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性能验收:性能验收测试的运行环境必须是确定的,验证系统在确定的场景条件下是否达到了其宣称的能力规格。 负载测试:是在被测系统上进行负载阶梯加载,直至摸到系统性能极限,一般用来测试系统性能容量或调优。 压力测试:是检查系统处于超负载压力下的性能表现,可以考察系统的流控机制和极限场景下的性能。 长时间稳定
Spark性能优化 概述 Spark是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在迭代计算的场景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可以存储在内存中,提供了比MapReduce高10到100倍的计算能力。Spark可以使用HDFS作为底层存储,使用户能够快速地从MapReduce切换到Spark计算平台上去。Spa
应用可采用ECS或CCE(以ECS为例),后端数据库基于不同业务类型可采用不同数据库,通常为RDS for MySQL;为满足对应的可用性目标,建议方案如下: 类别 实施方案 冗余 ECS与RDS单节点部署。 备份 RDS自动备份,在数据故障时使用最新备份数据恢复,可以满足可用性目标要求。
的冗余,甚至是多级冗余的组合(例如:1+1冗余、n+1冗余、N-Way冗余等) 异地容灾:例如,两地三中心,保证灾难的情况也可以提供业务。 数据冗余:可以通过定期备份和多副本备份等方式实现以提高数持久度,并确保数据一致性。 冗余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应用高可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冗余对成本的影响。
的响应过程。流程必须中心化,并且可供参与工作负载的任何人使用。如果没有wiki 或文档存储,可以使用源代码版本控制机制。 优先通过自动化响应事件,避免占用业务交付和创新的时间。首先构建一个可重复的流程来缓解问题,然后关注自动缓解或解决根本问题以提升效率。 华为云相关云服务和工具 云监控服务
情况下,业务能自动切换到一个AZ提供服务而不受影响;对于集群类业务不涉及。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面向有状态主备类型业务提供容灾仲裁,站点间链路中断不双主,不破坏数据完整性。 应用内所有相关组件对接一致性仲裁,在链路中断的情况下所有组件均能切换到同一个站点,实现端到端的业务可用性
指定云资源管理策略和相应的权限管理机制 COST02 您是否有预算规划管理机制? 1.建立云预算与预测流程 2.精细化预算管理和跟踪 COST03 您是否将成本分配到组织单元? 1. 制定成本分摊原则 2. 可视化成本分摊结果 3. 公共成本分配 COST04 您是否有持续的成本治理? 1. 建立规范,持续提升成本分配比例
ER 主机监控 主机监控提供了包括基础监控和操作系统监控两种不同监控粒度层次的监控。基础监控为 ECS自动上报的监控指标,操作系统监控通过在ECS中安装Agent插件,为用户提供服务器的系统级、主动式、细颗粒度监控服务。主要关注:CPU_UTIL、DISK_READ_BYTES_RATE、带外网络流入速率等指标
率等。 设置特定指标 关键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在确定关键指标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性能目标或阈值。设定这些目标和阈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性能,并采取优化措施。这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还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比如购物网站,我们可以设定页面加载时间不能超过5秒,如果页
基于华为在安全、合规、隐私及数据保护领域积累多年的技术和治理能力,华为云为您提供安全、可靠、可信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华为云提出“七层防线+一个中心”的网络安全建设框架,通过多重、多方面的安全防线来成体系保障云上业务的安全性。 华为云把安全合规作为首要任务,安全是华为云和您之间的共
OPS06-01 建立可观测性体系 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最初是系统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系统的状态能否被外部观察到和重现。随着云原生、微服务架构的发展,IT系统对可观测性的需求日益增强。业界对可观测性的定义:通常是指基于对复杂系统外部输出的了解,能够了解其内部状态
在进行重试处理时,API及命令调用会重复发送,服务方会多次重复执行,需要保证重复执行多次的结果不变。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应用系统在设计时,应使操作具有幂等性,也就是允许一个操作连续执行两次或多次时,应该与单次调用产生的结果相同,从而保证重试安全;若不支持操作的幂等性,会导致客户端难以重试或重试的处理更复杂。 父主题:
署到更大的组,直到所有用户群体都运行新版本。 另一种常见的部署模型是蓝绿部署,通过部署了两组相同的工作负载实例,分别处理完整的生产负载。第一个(蓝色)实例处理所有工作负载。第二个(绿色)实例已使用新功能进行更新并进行了内部测试。经过内部测试后,生产流量的子集从蓝色实例路由到绿色实
了其它模块而造成线上系统的问题,有了开发者测试之后,只要在改完代码后运行一下测试就知道改动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了,从而可以让我们放心的重构和演进代码。 同时,应该有一个适用于您软件的开发者测试标准,如代码覆盖率和分支覆盖率。 父主题: OPS03 完备的测试验证体系
网故障数量。 产品可用度评审流程(Product Readiness Review):对于您云上业务是否在产品环境有问题的审查,以确定产品/应用已做好产品发布准备,在运维阶段是否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云上应用迭代更新的特性,产品可用度评审不应该只是在产品刚上线时进行审查,而
SEC10-05 建立复盘机制 建立安全事件复盘机制可以帮助团队从过去的安全事件中学习经验教训,并改进未来的安全措施。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确定复盘的目的:在进行复盘之前,明确目的是非常重要的。确定您希望从这次安全事件中学到什么,以及如何改进未来的安全措施。 收集事实和数据:
明确职责和角色:确定团队成员的职责和角色,包括安全架构设计、安全测试、安全运营等方面的角色。每个角色应清晰定义其职责范围和任务。 跨职能团队:组建一个跨职能的安全管理团队,涵盖安全运营、安全架构、安全合规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以确保综合性的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政策和流程:制定详细的安全政
PERF01-02 应用性能编程规范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性能效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从架构、设计、编码,到编译、运行的全过程,特别是在编码实现层面,有很多编码技巧,在不影响可读性、可维护性的前提下,提升软件性能。结合编程语言,将高性能编码最佳实践内建的规范中,将
更新MFA设备。这有助于减少被猜测或盗用的风险。 启用审计日志:启用审计日志功能,以监控账号的活动。审计日志可以帮助检测异常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 多账号管理场景:需指定一个账号作为中央账号(企业主账号),由这个账号再添加成员账号(企业子账号)。优先保证中央账号的安全,再考虑成员账号。
端,从而无法达到数据备份的效果,因此通常不能使用容灾来代替备份。 备份恢复时的RPO指标(即数据丢失量),与最近一个备份时间点相关;不同类型的数据,允许丢失数据量可以不同,即RPO不同;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RPO目标,需要采用定期自动备份,而不要依赖人工进行手工备份。 RES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