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初始化DIS客户端 您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初始化DIS SDK客户端实例。其中,“endpoint”,“ak”,“sk”,“region”,“projectId”信息请参考获取认证信息。 cli = disclient(endpoint='**your-endpoint**',
提交相关参数设置如下: props.setProperty("enable.auto.commit", "true");// 显示设置偏移量自动提交 props.setProperty("auto.commit.interval.ms", "5000");// 设置偏移量提交时间间隔
提交相关参数设置如下: props.setProperty("enable.auto.commit", "true");// 显示设置偏移量自动提交 props.setProperty("auto.commit.interval.ms", "5000");// 设置偏移量提交时间间隔
Flume Plugin 分为Source与Sink插件,安装包中的dis-flume-plugin.conf.template文件列出了配置方法,本节介绍各种插件的配置项具体含义。 dis-flume-plugin.conf.template只是一个dis插件的配置样例,并不是实际
PROPERTY_PRODUCER_EXCEPTION_RETRIES, "-1") .build(); 若需在客户端设置DIS连接超时时间,请使用如下方法初始化DIS客户端: 1 2 3 4 5 6 7 8 9 // 创建DIS客户端实例 DIS dic = DISClientBuilder
#可写入多条数据,数据格式如record1所示,每写一条数据使用下面的append方法传入records中。 配置好以上参数后,执行putRecords_sample.py文件调用putRecords_test方法,响应结果如下: 1 2 200 {'failed_record_count':
数据接入服务面向实时数据,提供高效采集、传输、分发能力,提供丰富的接口,帮助您快速构建实时数据应用。 下面介绍如何调用创建通道API创建数据接入通道,API的调用方法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通过IAM服务获取到的Token有效期为24小时,需要使用同一个Token鉴权时,可以先将Token缓存,避免频繁调用。
示例1:转储简单的Json数据。 源数据: { "id":"1", "date":"2018/10/16 11:00:05"} 配置如下: 根据待转储的源数据类型,分别设置“时间戳属性名”为“date”,数据类型为“String”,时间戳格式为“yyyy/MM/dd HH:mm:ss”。 因数据转储成功后,存
根据企业的业务组织,在您的华为云账号中,给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创建IAM用户,让员工拥有唯一安全凭证,并使用DIS资源。 根据企业用户的职能,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以达到用户之间的权限隔离。 将DIS资源委托给更专业、高效的其他华为云账号或者云服务,这些账号或者云服务可以根据权限进行代运维。
登录华为云官方网站,访问设备接入服务。 单击“立即使用”进入设备接入控制台。 进入“规则”页面,单击页面右上角的“创建规则”,选择“数据转发”。 设置转发目标,转发至服务选择“数据接入服务DIS”。 有关创建 IoTDA数据转发规则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IoTDA数据转发规则。 父主题: 使用DIS
安装DIS Agent 前提条件 已安装PuTTY工具。 Linux服务器上安装DIS Agent 使用PuTTY工具登录日志所在服务器,即检查依赖的服务器。 将获取DIS Agent包中获取的“dis-agent-X.X.X.zip”安装包上传到“/opt”文件夹中。 解压“dis-agent-X
启动DIS Agent Linux服务器上启动DIS Agent 使用PuTTY工具登录日志所在服务器。 进入DIS Agent安装目录。其中“x.x.x”表示版本号。 cd /opt/dis-agent-x.x.x/ 启动DIS Agent。 bash bin/start-dis-agent
停止DIS Agent 在Linux服务器上停止DIS Agent 使用PuTTY工具登录日志所在服务器。 进入DIS Agent安装目录。 cd /opt/dis-agent-X.X.X/ 停止DIS Agent。 bash bin/stop-dis-agent.sh 请确保使用bash执行脚本,否则使用sh、
配置好以上参数,执行changepartitionQuantity_sample.py文件调用changepartitionQuantity_test方法,响应结果如下: 1 2 3 4 5 { "stream_name":"stream_name_test", "current_partition_count":2
"" #已存在的通道名称 配置好以上参数后,执行deleteStream_sample.py文件默认调用deleteStream_test方法,获取响应204删除成功。 父主题: 使用SDK(Python)
#查询的APP名称 配置好以上参数,执行describeApp_sample.py文件调用describeApp_test方法。 响应结果如下: 1 2 200 {'app_name': 'app1', 'app_id': 'OPKQuggQVtfqhyvK0cs'
SDK创建APP,需要指定APP名称。 1 2 // APP名称 String appName = "myApp"; 配置APP名称之后,通过调用createApp的方法创建APP。 dic.createApp(myApp); 父主题: 使用SDK(Java)
taskName); 配置“DeleteTransferTaskRequest”对象之后,通过调用deleteTransferTask的方法删除转储任务。 1 dic.deleteTransferTask(request); 父主题: 使用SDK(Java)
1 2 // 待删除APP名称 String appName = "myApp"; 配置APP名称之后,通过调用deleteApp的方法删除APP。 dic.deleteApp(myApp); 父主题: 使用SDK(Java)
appName = "" #待删除的APP名称 配置好以上参数,执行deleteApp_sample.py文件调用deleteApp_test方法,响应204表示删除成功。 父主题: 使用SDK(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