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问题和检查项 企业在进行应用韧性设计的过程中,推荐使用如下问题寻找自身可以改进的点,并参考检查项/最佳实践进行改进,以下所有检查项,也是最佳实践建议,将在下一章节进行详细描述。 问题 检查项/最佳实践 RES01 您如何使用冗余技术确保应用系统的高可用? 应用组件高可用部署 应用组件多位置部署
PERF01-01 全生命周期性能管理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指定性能目标 从性能角度来看,最好为性能场景定义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性能目标。若要设置这些目标,需要充分了解业务要求以及预期将提供的服务质量。 需要与业务利益干系人共同关键功能的体验要求,而不是只关注技术指标。通
RES05 网络高可用 应用系统对外或对内通信都依赖于网络,一旦网络异常将会导致业务中断,因此网络架构的高可用及容灾能力至关重要。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应用系统对内和对外的网络连接、IP地址管理和域名解析等。 华为云中网络高可用主要涉及三个场景: 公有云网络:构建应用系统
SEC06-01 安全合规使用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开源软件来开发和部署软件应用程序。开源软件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合法合规的底线,包括开源软件的来源、漏洞管理、可追溯、归一化及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来源可靠
设计原则 由于故障不可避免,如硬件故障、软件错误、网络延迟、突发流量等,因此在设计高可用应用系统时,必须考虑所有的硬件及系统包括的软件都可能会失效,包括IaaS、PaaS、SaaS及应用系统本身。韧性设计的目标不是试图防止这些故障的发生,而是为了在这些故障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减轻
SEC10-03 自动化响应安全事件 自动化的响应工作流是安全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减少安全事件的响应时间,并提高处理效率。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定义响应触发条件:基于威胁情报、异常行为检测和实时监测的结果,确定哪些情况会触发自动化响应。 制定响应策略:为每种类型的威胁或
PERF03-04 选择合适类型的网络云服务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根据网络特征,选择合适类型的网络云服务。 场景 华为云服务 选择策略 云上组网 (云内、云间) VPC 在逻辑隔离的虚拟网络中定义和启动华为资源,方便管理、配置内部网络。 ER 将VPC和本地网络连接到一个网关
OPS06-02 定义可观测对象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客户可感知的观测对象分类如下: 可观测分层 功能 / 主要指标 IT 资源监控 IT 资源监控对 IT 资源的性能和容量进行监视和报告,确保您的业务稳定可靠运行 应用监控 应用监控基于应用资源管理对资源实行从应用、业务组件
云运维中心(COC) 云运维中心(Cloud Operations Center,简称COC)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一站式智能运维平台,满足客户集中运维诉求。承载华为云确定性运维业务场景,提供变更管理、批量运维等核心特性,实现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用户运维能力成熟度和云上运维效率。COC产品介绍:
RES04 跨Region/跨云容灾 为了预防区域级灾难发生,或业务跨云容灾需求,需要构建容灾系统提供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能力,以便在站点级灾难发生时,可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可能少的丢失,业务系统能在最短时间内由灾备中心接替,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
RES08-01 减少强依赖项 系统内组件之间强依赖时,一个组件故障会对其他组件造成直接影响,影响系统可用性。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将强依赖项转换为非强依赖项: 提高关键依赖项的冗余级别,降低该关键组件不可用的可能性。 与依赖项的通信采用异步消息并支持超时重试
基础概念 指标 概念解读 性能 性能是指软件系统或软件对应其及时性要求的符合程度。及时性用响应时间或吞吐量来衡量。 响应性 响应性是系统实现其响应时间或吞吐量目标的能力。 响应时间(RT) 用户感受系统为其服务所耗费的时间。不同业务系统的响应时间期望值不同,如互联网业务多为500ms以下、金融业务1s以下等。
SEC01-05 实施威胁建模分析 威胁建模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系统或组织造成威胁的潜在威胁源、攻击路径和攻击手段。通过识别威胁理解系统的安全风险,发现系统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制定消减措施,降低系统风险,提升系统安全性和韧性。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以下是系统运行期间的威胁模型:
OPS03-03 进行性能压测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性能压测主要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通常把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统称为性能压测。广义而言,是为保证系统运行后的性能可以满足用户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测试组织工作。
RES06-02 面向所有故障进行检测 针对所有故障场景,都需要能自动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恢复故障。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所有故障都必须有检测。 支持按不同维度进行故障检测,如Region、AZ、服务、方法、实例或容器ID等,检测维度与故障恢复方式对齐。 检测到故障后需及时告警或自动恢复。
OPS07-04 支持故障恢复流程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当现网发生故障时,既要快速恢复业务,又要降低影响,首先需要围绕故障全生命周期采取一系列控制流程,包含故障预防、故障发现、故障定位、故障恢复、故障复盘及持续改进(含故障演练),基于故障模式库,面向全流程、构建恢复能力、保证
SEC08-07 数据主体有权访问其个人隐私数据 数据主体有权访问其个人隐私数据是指根据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律和规定,个人拥有权利要求数据处理者提供关于其个人数据的访问权限。 风险等级 高 关键策略 向用户提供查询、更新个人数据的功能,且必须是实时、无成本,符合主体参与原则。 数据主体访问个人数据之前必须有认证机制。
RES07-03 监控到异常后发送消息通知 当对应用系统监控发现应用异常后,需要向相应的人员和系统发送实时通知消息和告警,以便及时处理。 风险等级 中 关键策略 采用实时快捷的消息通知方式,以便相关人员能及时得到消息。 消息发送人员需要涵盖运维人员,以便及时恢复。 运维人员需要有备份,避免单点风险。
概念表 概念 解释 韧性 (Resilience) 系统从故障中保持在已知运行状态(甚至降级)的能力。在遭遇故障后快速恢复核心功能和数据,且在业务需要的时间窗内恢复到有效运行状态。 可靠性 (Reli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的概率度量称为可靠度。
设计原则 建立持续改进的团队文化和标准化运维体系 在卓越运营中,团队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运营是一门不断改进的艺术。只有不断从已有事故中学习经验,持续学习和改进,才能最终达到卓越运营。故而,团队应该培养持续学习和改进的文化,此外,在事故发生时,应该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思考系统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