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获取AccessToken 功能介绍 获取Access Token,Access Token可用于调用获取用户信息API。 URI POST /orgid/openapi/v1/oauth2/token 请求参数 表1 FormData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grant_type
API概览 OrgID服务提供了多个API接口,包含获取Access Token、获取用户信息等的接口,如表1所示。 表1 接口说明 API 说明 获取AccessToken 获取Access Token,Access Token可用于调用获取用户信息API。 获取用户信息 获取用户信息。
构造请求 本节介绍REST API请求的组成,并以调用获取Access Token接口说明如何调用API,该API获取用户的Token,Token可以用于调用其他API。 您还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教程了解如何构造请求调用API:https://bbs.huaweicloud.com/videos/102987
API 基于OAuth的应用认证集成 基于CAS的应用认证集成
如何调用API 构造请求 返回结果
获取用户信息 功能介绍 获取用户信息。 URI GET /orgid/openapi/v1/oauth2/userinfo 请求参数 表1 请求Header参数 参数 是否必选 参数类型 描述 X-OrgID-Authorization 是 String 用户访问凭证,即Bearer
的状态码列表请参见状态码。 对于获取Access Token接口,如果调用后返回状态码为“200”,则表示请求成功。 响应消息头 该部分可选。 对应请求消息头,响应同样也有消息头,如“Content-type”。 对于Access Token接口,不返回响应消息头。 响应消息体
基于OAuth的应用认证集成 获取AccessToken 获取用户信息 父主题: API
longTermAuthenticationRequestTokenUsed Boolean true/false isFromNewLogin Boolean true/false token String 获取用户信息的token logo String 用户头像URL displayName
不合法的token。 检查是否正确的获取token或者重新生成token。 401 OrgID.OAUTH.4001 Unauthorized token过期。 重新生成token。 401 OrgID.OAUTH.4006 Unauthorized 非用户级token。 使用用
基于CAS的应用认证集成 验证票据 父主题: API
附录 状态码 错误码
获取组织凭证 组织创建者或组织管理员可以获取组织凭证,用于调用OrgID服务已订阅的开放API接口。 获取组织凭证 登录管理中心。 选择左侧导航栏的“系统管理 > 凭证管理”,进入“凭证管理”页面。 单击Client ID后的“查看”,可以获取Client ID。 单击Client
修订记录 发布日期 修订记录 2024-02-29 第一次正式发布。
使用前必读 概述 调用说明 终端节点
调用说明 OrgID提供了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风格API,支持通过HTTPS请求调用。 调用方法请参见如何调用API。 父主题: 使用前必读
状态码 状态码如表1所示。 表1 状态码 状态码 编码 说明 200 OK 正常响应。 400 Bad Request 参数错误响应。 401 Unauthorized 权限错误响应。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系统错误响应。 父主题: 附录
服务。OrgID通过将Huawei ID扩展到组织内部应用领域,实现对组织部门、用户、账号、应用、认证源的统一管理。 在调用OrgID的API之前,请确保已经充分了解OrgID相关概念,详细信息请参见OrgID。 父主题: 使用前必读
户的认证与鉴权,未授权的不能访问。 数据业务面:租户管理员添加成员后,成员可以直接登录OrgID数据业务面,使用Huawei ID账号认证,业务鉴权由OrgID提供。 访问控制 Token认证:通过Token认证通用请求。关于Token的详细介绍及获取方式,请参见获取IAM用户Token(使用密码)。
终端节点 终端节点即调用API的请求地址,不同服务不同区域的终端节点不同。 使用OrgID服务API无需关注终端节点,需要使用OrgID的公网访问域名,OrgID的公网访问域名为“orgid.huaweiapaas.cn”。 父主题: 使用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