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已登录华为云国际站账号,为了您更好的体验,建议您访问国际站服务网站 https://www.huaweicloud.com/intl/zh-cn
不再显示此消息
错误码 当您调用API时,如果遇到“APIGW”开头的错误码,请参见API网关错误码进行处理。 状态码 错误码 错误信息 描述 处理措施 418 VSS.00002002 Failed to create a job.
父主题: 使用漏洞管理服务进行移动应用扫描
支持的服务版本 漏洞管理服务侧已正式停售二进制成分分析功能,用户无法新购,已购买二进制成分分析相关规格的用户不受影响,可继续使用至套餐包到期。 如您需要继续使用同款产品,请在开源治理服务CodeArts Governance中重新购买使用。
漏洞扫描服务-成长地图 | 华为云 漏洞管理服务 漏洞管理服务(CodeArts Inspector)是针对网站、主机、移动应用、软件包/固件进行漏洞扫描的一种安全检测服务,目前提供通用漏洞检测、漏洞生命周期管理、自定义扫描多项服务。
与其他服务的关系 漏洞扫描服务与其他服务的关系 表1 漏洞扫描服务与其他服务的关系 服务名称 关系说明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简称IAM)为漏洞管理服务提供了权限管理的功能。
在页面上方选择区域或项目后,单击,选择“开发与运维 > 漏洞管理服务”,进入漏洞管理服务管理界面。 单击页面右上角的“升级规格”,进入漏洞管理服务购买页面。 在购买漏洞管理服务界面,进行服务选型配置。“计费模式”选择“按需计费”。
购买漏洞管理服务 购买漏洞管理服务
什么是漏洞管理服务 漏洞管理服务(CodeArts Inspector)是针对网站、主机、移动应用、软件包/固件进行漏洞扫描的一种安全检测服务,目前提供通用漏洞检测、漏洞生命周期管理、自定义扫描多项服务。扫描成功后,提供扫描报告详情,用于查看漏洞明细、修复建议等信息。
如何为漏洞管理服务续费? 操作场景 该任务为您介绍当漏洞管理服务即将到期时,您如何续费。续费后,您可以继续使用漏洞管理服务的专业版、高级版或者企业版功能。 前提条件 已获取管理控制台的登录账号与密码。
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 操作场景 该任务为您介绍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的专业版、高级版和企业版功能。 前提条件 已获取管理控制台的登录账号与密码。 如果您使用的是子账号,需要主账号对子账号赋予BSS 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后,才可以使用子账号执行退订操作。
漏洞管理服务支持跨云扫描吗? 漏洞管理服务支持跨云扫描。 漏洞管理服务是通过公网访问域名/IP地址进行扫描的,只要确保该目标域名/IP地址能通过公网正常访问,就可以进行跨云扫描。 父主题: 产品咨询类
漏洞管理服务如何收费? 计费项 漏洞管理服务根据您的服务版本,扫描配额包的个数和购买时长计费。 表1 计费项信息 计费项目 计费说明 服务版本(必选) 按购买的服务版本(基础版、专业版、高级版或企业版)计费。 扫描配额包 按购买的个数计费。
升级漏洞管理服务规格 扩容网站漏洞扫描域名配额 升级规格
使用漏洞管理服务进行网站漏洞扫描 添加待漏洞扫描的网站 配置网站登录信息 创建网站漏洞扫描任务 查看网站漏洞扫描详情 生成并下载网站漏洞扫描报告 删除网站
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 操作场景 该任务为您介绍如何退订漏洞管理服务的专业版、高级版和企业版功能。 前提条件 已获取管理控制台的登录账号与密码。 如果您使用的是子账号,需要主账号对子账号赋予BSS Administrator操作权限后,才可以使用子账号执行退订操作。
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漏洞管理服务吗? 当您的物理服务器为Linux操作系统,满足以下版本要求且支持远程登录,则可以通过添加跳板机的方式使用漏洞管理服务。 EulerOS:支持的最低系统版本为EulerOS 2.2。 CentOS:支持的最低系统版本为CentOS 6.5。
如何减少漏洞管理服务配额? 购买漏洞管理服务或配额后不能减少配额,仅支持升级规格。 如果用户需要减少配额,需要等之前购买的套餐到期或者退订当前套餐后,重新购买。 父主题: 计费FAQ
漏洞管理服务报告中心 操作场景 该任务指导用户通过“报告中心”生成、下载或删除报告。 前提条件 已获取管理控制台的登录账号与密码。 已生成网站或主机报告。 查看扫描概况 登录管理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树中,单击,选择“开发与运维 > 漏洞管理服务”,进入“总览”界面。
可以远程登录到本地物理服务器。 本地物理服务器满足以上条件后,可以在漏洞管理服务界面通过添加跳板机的方式,使用漏洞管理服务扫描本地的物理服务器。 有关物理服务器使用漏洞管理服务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物理服务器可以使用漏洞管理服务吗?。 父主题: 主机扫描类
关闭WinRM服务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Powershell并执行如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