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能跟父亲下象棋、5岁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7岁上完一年小学就升初中……1997年出生的张小俭,似乎是一个从小自带BUFF的“领跑者”。
开发就像玩游戏,挑战永无止境
张小俭从小就喜欢学习和探索,他的数理逻辑能力非常好,所以高考时选择了当时最热门的通信工程专业,开启了开发者之旅。
大学课余时间他几乎都在探索软件开发。“看见自己写的代码在屏幕上运行,会很开心。”张小俭表示,“开发就像玩游戏,通关成功时特别有成就感。”
大三面临考研和就业的选择时,张小俭果断选择就业,他说:“软件开发的迭代速度太快,学校的知识已经跟不上行业的发展。” 于是他找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实习,负责社交功能的开发。因为表现异常出色,毕业时领导邀请他正式入职,但他拒绝了,“我想学习更前沿的技术,认识更多的技术大牛。”这也是张小俭来到华为的初衷。
用物联网开发保障出行安全
张小俭在华为的第一个项目是华为云IoT 路网数字化服务 。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出一张全息的数字路网,实现全天候、全场景、全域融合的道路实时感知,提升驾驶安全和道路通行效率,助力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
在这个服务开发中,张小俭负责平台发送模块的设计。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平台实时感知交通事件,并在百毫秒级超低时延内响应,向周围车辆推送预警,同时发送救援信息。
“当时每次进行产品测试都会非常紧张,压力超级大,因为一点误差都关乎人命。”但是很快张小俭就适应了这种压力,“越有挑战性的工作,完成时越有成就感。”
不到一年,路网数字化服务成功完成项目交付,并经历多个版本的迭代。目前已经覆盖310+通用交通事件,实现多种 车路协同 场景的安全预警,并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比如,与四川交投携手打造西南首个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测试场;与首发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在延崇高速上完成了首次协同式自动驾驶的试点;助力无锡打造国内首个城市级车路协同示范区。
降低万物互联的门槛,开发让一切皆有可能
数字经济的到来,催生了数百亿设备联接上云的需求,也给物联网技术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时延大、场景多、并发高、应用适配复杂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小俭作为开发核心骨干,来到华为云IoT 设备接入服务 (IoTDA)攻克难关,致力于降低万物互联的门槛,打造华为云IoT亿级联接能力的底座。
当时负责Amqp的他经过多次分析设计之后,识别出了关键需求万级Topic,通过参与社区群和业界专家进行交流,从性能、可靠性等角度对 开源 组件Pulsar进行全面分析,在最终商用中实现了Amqp从零到有,现有的http推送,即使在企业http服务器失联或其他场景下,也可保留消息至多一天,最大1G,企业在平台侧消息平均时延降至原来的80%。
现在,华为云IoT已经接入了3亿+设备,实现了接入场景全覆盖,让设备接入效率提升10倍。在实际体验时,初中生也可以通过IoTDA轻松地完成设备接入。
在张小俭及其团队主导的开发中,充分发挥Apache Pulsar的众多架构设计优势,支持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 、智慧园区等重大项目计划的实施与落地,华为云IoT获得Pulsar社区2020年社区年度最佳优秀案例奖。当谈到未来的时候,张小俭表示:“开发就像玩游戏,通关时很有成就感,但过程很需要耐力。每一个开发者都很了不起,代码就是我们想对这个世界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