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企业IT架构演进的整个历史,冯·诺依曼架构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的前30年,计算高度集中化、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的大型机和小型机是企业IT的主流形态,构成IT系统的软件堆栈各层之间缺少统一的工业标准,呈现出内聚与耦合的特征,仅少数厂家拥有提供端到端高度复杂化的IT系统软硬件的能力。那个时代的IT系统造价高昂,往往是少数高端企业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于是20世纪80年代,以x86服务器和PC系统的诞生为标志,企业IT系统迎来了第二次里程碑式的变革;从All in One、全封闭的软硬件栈走向了水平分层的网络、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层等多层次水平分工的架构,各层之间接口标准化、规范化,大简化了每一层的技术复杂度,各层IT产业链获得了大繁荣与大发展。
然而,当这个架构分层发展到一定阶段,弊端逐步显现。随着企业 信息化 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IT系统的使用者和维护者逐渐发现,分层架构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
1、软硬件开发态解耦,但部署和运行态并未解耦。
2、生态链大繁荣的同时,硬件异构多厂家管理集成复杂度越来越高。
3、企业信息化的重心向软件转移,但计算、存储、网络硬件弹性供给能力及其相互协同的不足,越来越成为软件价值提升的制约性因素。
因此IT领域的第三次里程碑式演进变革:从PC+服务器时代迈入 云计算 时代,通过虚拟化与云调度管理技术,将来自不同厂家的、多台烟囱式的、彼此孤立和割裂的计算、存储、网络设备在逻辑上整合成为一台“超大规模云计算机”,为上层的软件提供弹性的按需资源供给的能力,从而实现软硬件部署过程与运行态的解耦,屏蔽软硬件异构多厂家差异性与复杂度,并填补计算与存储之间的性能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