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采用框架-云项目管理:项目过程管理

时间:2025-02-12 15:03:01

项目过程管理

该阶段主要包含项目进度管理、汇报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变更管理等部分。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进度管理、汇报管理的关键环节,如通过敏捷管理(站会、周会等)持续对齐目标和周期,确保项目进度在预期可控范围内;通过拉通高层周期性汇报机制快来监督项目进展和风险,以达到快速闭环问题和卡点的目的。云化转型项目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风险通常包括项目周期风险、人员变更风险、技术可行性风险、操作风险、安全风险等。接下来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包括变更管理)以及敏捷管理方法做概要介绍。

项目进度风险通常是云化转型项目因各种超出预期的事件或问题导致项目周期延后,如新业务发布上线、关键业务数据库故障、病毒感染等事件,都会对项目实施周期带来影响,因此项目团队应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风险来制定项目周期。应对项目周期风险的策略通常是综合评估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预留适度的项目周期,并针对某些极端风险制定逃生方案,尽可能确保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对于人员变更风险,是云化转型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风险场景,项目开始前必要的角色备份非常必要。针对某些单人单岗的关键角色,尤其需要考虑变更带来的风险,如一个公司一个DBA等情况,项目经理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在项目开始前就要做备份计划,特定情况可以跨部门人员备份或提前进行人员储备,这一风险不仅仅云化转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更是企业核心业务是否能可持续运营的风险问题。

技术风险的应对机制相对来说更为可控,项目团队通常可以采用POC验证的方式验证技术的可行性,这包括功能是否满足当前业务运行需求,以及非功能性部分是否可以满足业务运行的性能、延迟、吞吐量等指标等。同时针对迁移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项目团队可以通过迁移割接演练来模拟迁移实施过程,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形成Runbook来应对和规避相应风险。

云化转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与传统项目操作风险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原因在于传统IT项目实施基于硬件平台和系统实施操作,关键操作常常是多人共同参与,一个人操作,多人监督,确保操作和预期的一致。而云化转型项目的操作实施基于网络进行,业务和平台高度集成,一个操作失败可能影响多个组件或服务。因此,云上操作风险处理通常建议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尤其在业务系统割接上线的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带来的误操作风险。简而言之,能脚本化、自动化的就不手工操作,能工具化的就不用脚本操作,全面消除人为操作风险。

云化转型的项目管理对安全要求较高,如针对业务系统上云环节,要秉持“上云不带病、带病不上云”的基本原则,因此上云前项目团队通常要进行必要的问题巡检和安全扫描,这些工作涉及硬件、系统、中间件以及应用的状态、日志、事件、告警信息等部分,以及采用安全扫描工具进行系统的安全扫描,确保现有的系统运行是健康且没有潜在运行风险的。

相较于传统IT项目,云化转型项目虽然没有集成各个不同硬件厂商、不同ISV的复杂性和漫长的交付执行周期,但交付执行过程涉及面广、平台集成度高,问题处理过程复杂,致使云化转型项目的管理过程往往容易形成集中式卡点和风险,一个功能点不足都可能拖延整个项目周期。因此传统瀑布式项目管理模式往往无法适应云化转型项目的管理,敏捷项目管理模式则更有成效。

前面章节已经概要说明了项目问题处理的方法,如每日站会、每周例会等,实现项目卡点的快速审视、拉通和闭环,从根本上说这些方法和策略都是敏捷项目管理的一种形式。归根结底,敏捷项目管理模式也是一种逆向工作法思路,也即在项目开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分别设定阶段交付的目标,通过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审视当前进展、卡点或问题,并通过与阶段性目标对齐,寻求最快、最短的解决路径。作为一个云化转型的项目经理,应充分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在每个阶段执行过程中(如卡点、问题处理、风险应对举措等)持续与本阶段目标对齐,从实现目标的角度出发来解决当前问题,可以快速发现更加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敏捷项目管理需要基于敏捷管理工具实现,将敏捷管理流程和工具结合形成快速闭环的过程管理能力。常用的敏捷管理工具包括Jira,也可以使用华为云提供的云原生项目管理工具CodeArts Req。CodeArts Req和华为云的云原生DevOps工具链CodeArts的其他工具无缝打通,可以有效提升端到端项目管理和应用交付的效率。

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caf/caf_01_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