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库 GAUSSDB-CREATE TABLE PARTITION:参数说明
参数说明
- IF NOT EXISTS
如果已经存在相同名称的表,不会抛出一个错误,而会发出一个通知,告知表关系已存在。
- partition_table_name
分区表的名称。
取值范围:字符串,要符合标识符的命名规范。
- column_name
新表中要创建的字段名。
取值范围:字符串,要符合标识符的命名规范。
- data_type
字段的数据类型。
- COLLATE collation
COLLATE子句指定列的排序规则(该列必须是可排列的数据类型)。如果没有指定,则使用默认的排序规则。
- CONSTRAINT constraint_name
列约束或表约束的名称。可选的约束子句用于声明约束,新行或者更新的行必须满足这些约束才能成功插入或更新。排序规则可以使用“select * from pg_collation”命令从pg_collation系统表中查询,默认的排序规则为查询结果中以default开始的行。
定义约束有两种方法:
- 列约束:作为一个列定义的一部分,仅影响该列。
- 表约束:不和某个列绑在一起,可以作用于多个列。
- LIKE source_table [ like_option ... ]
LIKE子句声明一个表,新表自动从这个表里面继承所有字段名及其数据类型和非空约束。
和INHERITS不同,新表与原来的表之间在创建动作完毕之后是完全无关的。在源表做的任何修改都不会传播到新表中,并且也不可能在扫描源表的时候包含新表的数据。
字段缺省表达式只有在声明了INCLUDING DEFAULTS之后才会包含进来。缺省是不包含缺省表达式的,即新表中所有字段的缺省值都是NULL。
非空约束将总是复制到新表中,CHECK约束则仅在指定了INCLUDING CONSTRAINTS的时候才复制,而其他类型的约束则永远也不会被复制。此规则同时适用于表约束和列约束。
和INHERITS不同,被复制的列和约束并不使用相同的名称进行融合。如果明确的指定了相同的名称或者在另外一个LIKE子句中,将会报错。
- 如果指定了INCLUDING INDEXES,则源表上的索引也将在新表上创建,默认不建立索引。
- 如果指定了INCLUDING STORAGE,则拷贝列的STORAGE设置也将被拷贝,默认情况下不包含STORAGE设置。
- 如果指定了INCLUDING COMMENTS,则源表列、约束和索引的注释也会被拷贝过来。默认情况下,不拷贝源表的注释。
- 如果指定了INCLUDING RELOPTIONS,则源表的存储参数(即源表的WITH子句)也将拷贝至新表。默认情况下,不拷贝源表的存储参数。
- 如果指定了INCLUDING DISTRIBUTION,则新表将拷贝源表的分布信息,包括分布类型和分布列,同时新表将不能再使用DISTRIBUTE BY子句。默认情况下,不拷贝源表的分布信息。
- INCLUDING ALL是INCLUDING DEFAULTS INCLUDING CONSTRAINTS INCLUDING INDEXES INCLUDING STORAGE INCLUDING COMMENTS INCLUDING RELOPTIONS INCLUDING DISTRIBUTION的简写形式。
- WITH ( storage_parameter [= value] [, ... ] )
这个子句为表或索引指定一个可选的存储参数。参数的详细描述如下所示:
- FILLFACTOR
一个表的填充因子(fillfactor)是一个介于10和100之间的百分数。100(完全填充)是默认值。如果指定了较小的填充因子,INSERT操作仅按照填充因子指定的百分率填充表页。每个页上的剩余空间将用于在该页上更新行,这就使得UPDATE有机会在同一页上放置同一条记录的新版本,这比把新版本放置在其他页上更有效。对于一个从不更新的表将填充因子设为100是最佳选择,但是对于频繁更新的表,选择较小的填充因子则更加合适。该参数对于列存表没有意义。
取值范围:10~100
- ORIENTATION
取值范围:
- COLUMN:表的数据将以列式存储。
- ROW(缺省值):表的数据将以行式存储。
orientation不支持修改。
- COMPRESSION
- 列存表的有效值为LOW/MIDDLE/HIGH/YES/NO,压缩级别依次升高,默认值为LOW。
- 行存表不支持压缩。
- MAX_BATCHROW
指定了在数据加载过程中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容纳记录的最大数目。该参数只对列存表有效。
取值范围:10000~60000
- PARTIAL_CLUSTER_ROWS
指定了在数据加载过程中进行将局部聚簇存储的记录数目。该参数只对列存表有效。
取值范围:其有效值为大于等于10万。此值是MAX_BATCHROW的倍数。
- DELTAROW_THRESHOLD
取值范围:0~9999
- hashbucket
创建hash bucket存储。本参数仅支持行存表和行存range表。
取值范围:on/off
默认值:off
当前版本hashbucket表相关DDL操作性能受限,不建议频繁对hashbucket表进行DDL操作。
- FILLFACTOR
- COMPRESS / NOCOMPRESS
创建一个新表时,需要在创建表语句中指定关键字COMPRESS,这样,当对该表进行批量插入时就会触发压缩特性。该特性会在页范围内扫描所有元组数据,生成字典、压缩元组数据并进行存储。指定关键字NOCOMPRESS则不对表进行压缩。
缺省值为NOCOMPRESS,即不对元组数据进行压缩。行存表不支持压缩。
-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指定新表将要在tablespace_name表空间内创建。如果没有声明,将使用默认表空间。
- DISTRIBUTE BY
指定表如何在节点之间分布或者复制。
取值范围:
- REPLICATION:表的每一行存在所有数据节点( DN )中,即每个数据节点都有完整的表数据。
- HASH (column_name ) :对指定的列进行Hash,通过映射,把数据分布到指定DN。
- 当指定DISTRIBUTE BY HASH (column_name)参数时,创建主键和唯一索引必须包含“ column_name”列。
- 当被参照表指定DISTRIBUTE BY HASH (column_name)参数时,参照表的外键必须包含“ column_name”列。
缺省值:HASH(column_name),column_name取表的主键列(如果有的话)或首个数据类型支持作为分布列的列。
column_name的数据类型必须是以下类型之一:
- INTEGER TYPES: TINYINT, SMALLINT, INT, BIGINT, NUMERIC/DECIMAL
- CHARACTER TYPES: CHAR, BPCHAR, VARCHAR, VARCHAR2, NVARCHAR2
- DATA/TIME TYPES: DATE, TIME, TIMETZ, TIMESTAMP, TIMESTAMPTZ, INTERVAL, SMALLDATETIME
- TO { GROUP groupname | NODE ( nodename [, ... ] ) }
TO GROUP指定创建表所在的Node Group用。TO NODE主要供内部扩容工具使用,一般用户不应该使用。
- PARTITION BY RANGE(partition_key)
创建范围分区。partition_key为分区键的名称。
(1)对于从句是VALUES LESS THAN的语法格式:
对于从句是VALUE LESS THAN的语法格式,范围分区策略的分区键最多支持4列。
该情形下,分区键支持的数据类型为:SMALLINT、INTEGER、BIGINT、DECIMAL、NUMERIC、REAL、DOUBLE PRECISION、CHARACTER VARYING(n)、VARCHAR(n)、CHARACTER(n)、CHAR(n)、CHARACTER、CHAR、TEXT、NVARCHAR2、NAME、TIMESTAMP[(p)] [WITHOUT TIME ZONE]、TIMESTAMP[(p)] [WITH TIME ZONE]、DATE。
(2)对于从句是START END的语法格式:
对于从句是START END的语法格式,范围分区策略的分区键仅支持1列。
该情形下,分区键支持的数据类型为:SMALLINT、INTEGER、BIGINT、DECIMAL、NUMERIC、REAL、DOUBLE PRECISION、TIMESTAMP[(p)] [WITHOUT TIME ZONE]、TIMESTAMP[(p)] [WITH TIME ZONE]、DATE。
- PARTITION partition_name VALUES LESS THAN ( { partition_value | MAXVALUE } )
指定各分区的信息。partition_name为范围分区的名称。partition_value为范围分区的上边界,取值依赖于partition_key的类型。MAXVALUE表示分区的上边界,它通常用于设置最后一个范围分区的上边界。
- 每个分区都需要指定一个上边界。
- 分区上边界的类型应当和分区键的类型一致。
- 分区列表是按照分区上边界升序排列的,值较小的分区位于值较大的分区之前。
- PARTITION partition_name {START (partition_value) END (partition_value) EVERY (interval_value)} | {START (partition_value) END (partition_value|MAXVALUE)} | {START(partition_value)} | {END (partition_value | MAXVALUE)}
指定各分区的信息,各参数意义如下:
- partition_name:范围分区的名称或名称前缀,除以下情形外(假定其中的partition_name是p1),均为分区的名称。
- 若该定义是START+END+EVERY从句,则语义上定义的分区的名称依次为p1_1, p1_2, ...。例如对于定义“PARTITION p1 START(1) END(4) EVERY(1)”,则生成的分区是:[1, 2), [2, 3) 和 [3, 4),名称依次为p1_1, p1_2和p1_3,即此处的p1是名称前缀。
- 若该定义是第一个分区定义,且该定义有START值,则范围(MINVALUE, START)将自动作为第一个实际分区,其名称为p1_0,然后该定义语义描述的分区名称依次为p1_1, p1_2, ...。例如对于完整定义“PARTITION p1 START(1), PARTITION p2 START(2)”,则生成的分区是:(MINVALUE, 1), [1, 2) 和 [2, MAXVALUE),其名称依次为p1_0, p1_1和p2,即此处p1是名称前缀,p2是分区名称。这里MINVALUE表示最小值。
- partition_value:范围分区的端点值(起始或终点),取值依赖于partition_key的类型,不可是MAXVALUE。
- interval_value:对[START,END) 表示的范围进行切分,interval_value是指定切分后每个分区的宽度,不可是MAXVALUE;如果(END-START)值不能整除以EVERY值,则仅最后一个分区的宽度小于EVERY值。
- MAXVALUE:表示最大值,它通常用于设置最后一个范围分区的上边界。
- 在创建分区表若第一个分区定义含START值,则范围(MINVALUE,START)将自动作为实际的第一个分区。
- START END语法需要遵循以下限制:
- 每个partition_start_end_item中的START值(如果有的话,下同)必须小于其END值;
- 相邻的两个partition_start_end_item,第一个的END值必须等于第二个的START值;
- 每个partition_start_end_item中的EVERY值必须是正向递增的,且必须小于(END-START)值;
- 每个分区包含起始值,不包含终点值,即形如:[起始值,终点值),起始值是MINVALUE时则不包含;
- 一个partition_start_end_item创建的每个分区所属的TABLESPACE一样;
- partition_name作为分区名称前缀时,其长度不要超过57字节,超过时自动截断;
- 在创建、修改分区表时请注意分区表的分区总数不可超过最大限制(32767);
- 在创建分区表时START END与LESS THAN语法不可混合使用。
- 即使创建分区表时使用START END语法,备份(gs_dump)出的SQL语句也是VALUES LESS THAN语法格式。
- partition_name:范围分区的名称或名称前缀,除以下情形外(假定其中的partition_name是p1),均为分区的名称。
- { ENABLE | DISABLE } ROW MOVEMENT
行迁移开关。
如果进行UPDATE操作时,更新了元组在分区键上的值,造成了该元组所在分区发生变化,就会根据该开关给出报错信息,或者进行元组在分区间的转移。
取值范围:
- ENABLE:行迁移开关打开。
- DISABLE(缺省值):行迁移开关关闭。
在打开行迁移开关情况下,并发update、delete操作可能会报错,原因如下:
update和delete操作对于旧数据都是标记为已删除。在打开行迁移开关情况下,如果更新分区键时,导致了跨分区更新,内核会把旧分区中旧数据标记为已删除,在新分区中新增加一条数据,无法通过旧数据找到新数据。
在update和update并发、delete和delete并发、update和delete并发三个并发场景下,如果并发操作同一行数据时,数据跨分区和非跨分区结果有不同的行为。
- 对于数据非跨分区结果,第一个操作执行完后,第二个操作不会报错。
如果第一个操作是update,第二个操作能成功找到最新的数据,之后对新数据操作。
如果第一个操作是delete,第二个操作看到当前数据已经被删除而且找不到最新数据,就终止操作。
- 对于数据跨分区结果,第一个操作执行完后,第二个操作会报错。
如果第一个操作是update,由于新数据在新分区中,第二个操作不能成功找到最新的数据,就无法操作,之后会报错。
如果第一个操作是delete,第二个操作看到当前数据已经被删除而且找不到最新数据,但无法判断删除旧数据的操作是update还是delete。如果是update,报错处理。如果是delete,终止操作。为了保持数据的正确性,只能报错处理。
如果是update和update并发,update和delete并发场景,需要串行执行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是delete和delete并发,关闭行迁移开关可以解决问题。
- 云数据库Gaussdb数据库索引_华为gaussdb__gaussdb 数据库
- GaussDB版本查询_华为云GaussDB的作用_高斯数据库版本查询_华为云
- GaussDB(DWS)常用SQL_常用SQL命令_SQL语法
- GaussDB查版本命令_GaussDB命令参考_高斯数据库查版本命令-华为云
- GaussDB时序_时序引擎_高斯数据库时序-华为云
- GaussDB行列混合存储_GaussDB规划存储模型_高斯数据库行列混合存储-华为云
- GaussDB查看表大小_GaussDB查询表空间_高斯数据库查看表大小-华为云
- GaussDB主键生成_GaussDB存储过程_高斯数据库主键生成_华为云
- GaussDB Core_gaussdb内核_高斯数据库Core_华为云
- GaussDB行转列_数据中台架构pdf_高斯数据库行转列_华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