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生产线 CODEARTS-用户故事地图:用户故事可视化——起床故事
用户故事可视化——起床故事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场景:早上起床出门,作为第一个用户故事地图。
每个人都非常熟悉这个场景,但是当我们开始讨论的时候,有两个问题开始浮现:
- 每个人习惯不同,如何统一我们的故事?
- 从起床到出门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到底应该如何确定阶段?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用户故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个场景的角色(Person)是谁?
第二个问题其实就是确认需求粒度的过程。
在敏捷需求分析过程中,对Person的确认非常关键,如何统一思路并让大家可以在讨论某个场景的时候可以聚焦到特定的Person上,是经常遇到的问题。讨论中经常会跑题:原本在谈Person A,结果讨论到另外一个Person B了。
在讨论中,首先将Person的定义通过卡片贴在时间线的左侧,这个很小的动作,却让团队的成员可以非常专注于当前Person的场景讨论,效率很高。
粒度方面,经常有人问Backlog Item的粒度如何确定?过去的回答是,从实现的角度来考虑,比如:控制在2-3天的工作量上。其实这是个非常不靠谱的建议,因为在讨论需求的过程中还无法确认是否要做,更谈不上评估工作量。
这就暴露了Scrum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Backlog解决的是在Story确认以后如何进行开发过程规划的问题,而对Story该如何产生、如何设计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往往把Story当成需求来看,而实际上敏捷使用Story来描述需求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团队进行讨论,以便最终确认需求(也就是Specification)。
用户故事地图的作用就是将User Story的简单描述:As a .... I want to ... so that ...,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在团队面前,让团队可以仔细梳理、讨论、确认这个Story包含的内容,最终产出Specification进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