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准备契约锁运行环境 E CS 服务器购买,选型 操作系统选择Centos7.9,安全组使用默认安全组,端口提前开通好9180、9181、9182端口 图1 ECS服务器购买 服务器磁盘挂载 本操作以该场景为例,当弹性云服务器挂载了一块新的数据盘时,使用fdisk分区工具将该数据盘设为主分区,分区形式默认设置为MBR,文件系统设为ext4格式,挂载在“/opt”下,并设置开机启动自动挂载。(实际路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参考如下链接: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qs-evs/evs_01_0033.html 图2 服务器磁盘挂载 RDS数据库购买,选型 选择SQL Server 2016 Web版,数据库字符集编码选择Chinese_PRC_CI_AS 图3 RDS数据库购买 安全组里面将ECS内网的1433放通,并且要关联对应的服务器实例 图4 管理安全组 图5 ECS应用的内网 图6 关联实例 OBS对象存储购买,选型 选择存储包,标准存储多AZ包 图7 OBS对象存储购买 父主题: 实施步骤
  • 方案优势 大型项目标准化管理流程:将行业Know-How沉淀为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文档管理将中大型项目拆分为关键节点,确保项目可控和高效执行。 自研桌面云运维管理平台:根据客户需求,自研桌面云运维管理平台,研制一键生成报表、大屏显示、快捷桌面发布管理、创建自动加域等功能,提升大客户管理效率,目前已服务1000+用户。 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团队由熟悉Citrix软件、微软OS、安全备份、网络、存储的专家构成,核心成员20+,人均行业经验8-10年以上,团队能力覆盖桌面云适配中的不同场景,可解决大型桌面云迁移项目中的复杂问题。
  • 方案架构 业务架构图 伊登Citrix桌面云迁移解决方案,提供了从Citrix桌面云平台到华为桌面云平台的端到端的迁移专业服务,基于10+年行业服务经验,总结出Citrix桌面云存量客户的四大痛点:Citrix桌面云软件产品过保、协同办公平台信创需求、IT基础设施更新迭代、大型复杂项目的统一纳管,通过自研桌面云运维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化迁移专业服务和定制化功能适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吸引客户从Citrix桌面云迁移至华为桌面云。 图1 业务架构图
  • 应用场景 自2023年12月3日起,思杰Citrix宣布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终止在中国境内的所有新商业交易活动。这一变动将对长期依赖Citrix桌面云解决方案的中国客户带来重大影响。面对这一挑战,客户将重新评估 云桌面 需求,并寻求新的替代方案。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客户对云桌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在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将现有Citrix桌面云迁移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华为桌面云,已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事项。 客户在使用Citrix桌面云的痛点: Citrix软件无原厂技术支持:现网Citrix桌面云软件将于2026年12月31号前全面过保,扩容、服务、维护无法继续履行。 双PC办公:用户需要在两台PC之间切换工作,导致效率低下和管理复杂,特别是在远程办公或分布式办公环境中。 信创基础平台更替:随着国产化和信息创新政策的推进,信创平台的更替使得原有的Citrix解决方案与新平台的兼容性成为问题,迫使客户重新考虑其它桌面云解决方案。 硬件瓶颈:随着业务发展和数据量增加,现有硬件无法满足性能需求,导致桌面云平台面临性能瓶颈,影响工作效率。 业务场景新增:随着业务场景的不断变化和拓展,原有的桌面云平台无法灵活适应新需求,难以提供足够的扩展性和定制化服务。 多桌面云部署管理困难:大型客户通常需要在多个地点或业务单元部署桌面云,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系统,导致无法实现智能管理和集中控制,增加了运维难度。 管理平台单一,操作复杂:现有的管理平台过于单一,操作界面复杂,导致管理员在进行日常维护和操作时效率低下,容易发生误操作或漏项。 通过本方案实现的业务效果: 通过将Citrix桌面云迁移到华为桌面云,提供专业维保服务和技术支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支持信创PC访问win云桌面,也支持利旧Win PC访问信创云桌面,保障业务连续性。 华为桌面云全栈国产化生态布局,自主可控。 基于超融合架构和 华为云Stack 云底座等多种基础设施形态,为用户提供多方位选择。 FusionAccess桌面云+Workspace桌面云,提供多场景需求。 基于自研桌面云运维管理平台,提供多云管理服务。 管理平台智能生成报表、大屏显示、快捷桌面发布管理,提升大客户管理效率。
  • 资源和成本规划 本节介绍解决方案实践中资源规划情况,配置为100普通办公场景用户的通用配置,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格调整。 表1 公有云Workspace成本规划 云资源 规格 数量 费用(元) 云桌面workspace 普通办公场景|4核|8GB内存,系统盘150GB,数据盘150GB(可选)|每月 100 30000(每月) NAT网关 NAT网关|通用可用型|小型;按月购买 1 300(每月) VPN 基础型 | 10个连接组数; 现在购买 | 全动态BGP | 10Mbit/s; 现在购买 | 全动态BGP | 10Mbit/s; 按月购买 1 1,910.00(每月) 云桌面瘦客户机HT3300 云桌面瘦客户机HT3300 (买断) 100 139300 总计: 171510 (1月100普通办公场景,瘦终端为永久) 表2 专业迁移服务成本规划 服务 服务项 服务内容 人天 费用(元) 伊登软件Citrix桌面云迁移专业服务 调查与评估 调研客户使用场景、信息收集 2 10000 规划与设计 迁移方案设计,迁移计划 2 12000 桌面&应用迁移 桌面&应用迁移 12 72000 客户端替换 客户端替换 5 25000 压力测试 云桌面环境压力测试 2 12000 环境优化 云桌面环境优化 3 18000 服务保障 云桌面上线支持、转售后运维 4 20000 适配服务 基于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管理运维界面的适配 按需 7000 总计: (100普通办公场景) 176000 本案例所涉及的迁移服务和适配服务报价项如上,实际以收费账单为准。
  • 规划与设计 基于调查与评估阶段的结果,制定迁移的详细规划和设计,确保迁移过程顺利,且目标环境能满足业务需求。 主要活动: 设计目标确定:明确迁移后的桌面云架构和服务目标,包括性能、用户体验、安全性、可扩展性等。 架构设计:设计华为桌面云的架构,包括虚拟桌面管理、虚拟机配置、存储、网络拓扑等。要考虑高可用性、灾备、负载均衡等。 应用兼容性分析:确保所有应用在华为桌面云环境下的兼容性,特别是对Citrix环境下使用的特殊应用进行测试。 迁移策略制定:确定迁移的具体步骤,包括先进行试点迁移,确保系统兼容并可承载生产负载后再进行全面迁移。 用户组分配与策略制定: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模式,设计多种桌面配置模板(例如,标准桌面、设计桌面、开发桌面等)。
  • 服务保障 在完成迁移并将桌面云环境投入生产使用后,服务保障阶段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并提供持续的用户支持和运维服务。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建立全面的支持体系、实时监控、以及持续的维护和优化。有效的服务保障可以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重大故障,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提供灵活、快速的响应。 主要活动: 用户上线支持:用户够顺利过渡到新的桌面云环境,顺利接入系统并开始日常工作。此阶段的支持是保障用户能够高效使用桌面云平台的基础。 转运维服务:系统交付使用后,确保长期的维护、优化和支持,保障桌面云平台的稳定运行,避免潜在的系统故障并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 环境优化 在完成迁移和压力测试后,需要进行环境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主要活动: 系统资源优化:根据负载测试结果,对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整。通过优化CPU、内存、存储和网络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性能,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服务的稳定性。 桌面性能优化:提高虚拟桌面的启动时间、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桌面会话的流畅性等方面,确保用户获得更快、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安全性优化:确保桌面云环境的安全性对于保护企业数据和用户隐私至关重要。优化安全配置,提升桌面云环境的抗攻击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用户体验优化: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桌面云环境的调优,确保提供高效、便捷且符合用户需求的桌面体验。
  • 桌面&应用迁移 这一阶段是迁移的核心,涉及虚拟桌面、应用程序及其配置的迁移到华为桌面云。 主要活动: 通过华为MD迁移工具实现v2v迁移,并推送部署华为VMTools及桌面HDA代理,实现桌面纳管。 图2 桌面纳管1 图3 桌面纳管2 通过FSLogix将原有profile 迁移至新平台 图4 迁移至新平台 数据迁移服务器,需要将 vhd镜像转化为qcow2 格式的镜像 图5 数据迁移服务器 应用程序迁移:将Citrix环境中的应用迁移到华为桌面云。包括:重新打包和配置桌面应用,配置应用虚拟化以简化管理。
  • 调查与评估 此阶段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现有Citrix桌面云环境的配置、性能、需求和潜在挑战。评估的结果将为后续迁移提供基础。 主要活动: 现有系统评估:全面收集Citrix环境的配置信息,包括虚拟化平台(如VMware、Hyper-V等)、虚拟桌面(VDI)架构、存储、网络架构等。 性能分析:通过性能监控工具分析当前环境的资源利用率、系统响应时间、负载能力、应用程序性能等。 用户需求收集:了解不同用户组的需求,特别是对性能、稳定性和桌面体验的要求。 迁移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迁移风险,如应用兼容性问题、硬件限制、网络瓶颈等。 技术可行性评估:评估华为桌面云的技术特性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当前环境的要求,并与Citrix环境进行对比,确保没有功能丢失。
  • 方案架构 图1 业务架构图 图2 部署架构图 架构描述: 基于华为云RDS/ GaussDB (自研要求场景)、ECS、SFS、HSS等云服务,构建泛微e-cology协同办公解决方案。 使用华为云ECS部署e-cology软件及E-mobile(移动端) 使用华为云RDS作为数据库 使用华为云Redis作为中间件层 使用华为云SFS作为文件存储组件 使用CBR对关键数据做备份 HSS作为安全可选组件
  • 应用场景 数字化运营平台:泛微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化运营平台,帮助组织实现业务全过程数字化,打通组织数字化建设最后一公里。 办公在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团队及成员在同一个平台进行办公、协作,无需来回切换系统,沟通、协同更加便捷和高效,工作成效得到有效统计分析 业务应用统一数据底座:组织通过数据标准的规范化,将一体化平台中市场、销售、交付、售后等业务流程产生的海量数据统一管理,便于分析使用 客户痛点: 传统自建机房一次性成本高。 运维团队资源管理困难,操作耗时长,动作大。 SLA难保障,标准难定义。 方案实现的效果: 集群化,多节点&高可用RDS数据库保障OA业务高可用,ELB负载对请求进行均匀分发,安全中心实现ECS服务器漏洞基线扫描 ,备份存储库实现服务器快照容灾。
  • 方案优势 轻前端重后端:无需客户进行开发,只需要通过后台引擎搭建应用即可; 华为云服务深度适配:无需重复搭建,成本和风险更低; 服务可持续性:数据存储的统一性、系统的易用性、支持的远程运维和服务的持续性; 资源配置高效:资源可弹性收缩,弹性扩容,简单高效,单击按钮即可快速实现; 专业团队支撑:云上专业运维团队提供7*24h支持服务,资源问题有保障; 及时响应2小时服务圈:200+本地化服务机构,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
  • Emobile集群配置 修改数据库服务 移动平台数据库服务默认只允许本机连接访问,所以在集群环境下需要对数据库添加远程连接用户,允许次节点能够连接到主节点上面的数据库服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主节点服务器上使用以下命令连接MySQL: Windows操作系统命令为:(假设系统安装在D:\路径下) D:\emp\dbsvr\mysql\bin\mysql.exe -P4806 -uroot -pWEAVERemobile7!@# Linux操作系统命令为:(假设系统安装在/usr路径下) /usr/emp/dbsvr/mysql/bin/mysql -uroot -pWEAVERemobile7\!@# --socket=/usr/emp/data/mysqldata/mysql.sock 进入控制台,然后执行以下命令添加远程连接用户: create user 'root'@'192.168.1.12' identified by 'WEAVERemobile7!@#';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192.168.1.12' with grant option;flush privileges; 192.168.1.12为次节点IP地址。如果有多个次节点,则将以上命令中的192.168.1.12修改为其他次节点的IP地址,并再次执行即可。 修改缓存服务 移动平台缓存服务默认只允许本机连接访问,所以在集群环境下需要修改配置,允许次节点能够连接到主节点上面的缓存服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修改主节点服务器上的配置文件: Windows操作系统为:emp\cachesvr\redis\redis.windows-service.conf Linux操作系统为:emp/cachesvr/redis/redis.conf 找到“bind 127.0.0.1”,在这一行最前面加上“#”字符,即将“bind 127.0.0.1”修改为“# bind 127.0.0.1” 找到“protected-mode yes”,在这一行最前面加上“#”字符,即将“protected-mode yes”修改为“#protected-mode yes”;修改后保存文件。 子节点服务部署 在所有子节点服务器上解压移动平台基础安装包,并直接覆盖最新版的升级包文件 不要执行安装和启动命令,只是解压安装包,同时覆盖升级包 修改基础配置 修改配置文件:emp\work\config\application-custom.properties;所有节点服务上的这个文件都需要修改,但主次节点修改的内容有些不同。 主节点修改内容: 找到“session配置”的部分配置,将 spring.session.store-type=none 修改为 spring.session.store-type=redis 找到“其他配置”的部分配置,将 emobile.base-setting.cache-type=ehcache 修改为 emobile.base-setting.cache-type=redis 找到“集群配置”的部分配置,在后面增加一条数据 info.cluster.nodeId=node1 次节点修改内容:(前两点与主节点修改内容相同) 找到“session配置”的部分配置,将 spring.session.store-type=none 修改为 spring.session.store-type=redis 找到“其他配置”的部分配置,将 emobile.base-setting.cache-type=ehcache 修改为 emobile.base-setting.cache-type=redis 找到“集群配置”的部分配置,在后面增加一条数据 info.cluster.nodeId=node2 info.cluster.nodeId的值必须保证唯一,即不允许出现不同的节点info.cluster.nodeId值相同的情况。如果有多个次节点,则需要修改info.cluster.nodeId的值为node3、node4… 找到“数据源配置”-“MySQL数据库”的部分配置,将127.0.0.1修改为主节点IP地址192.168.1.11 找到“redis配置”的部分配置,将127.0.0.1修改为主节点IP地址192.168.1.11 修改后保存文件。 启动服务 重新启动主节点所有服务,先执行stop命令停止服务,再执行start命令启动服务 启动子节点应用服务,注意子节点只需要启动应用(tomcat)服务,执行\emp\appsvr\目录下start_tomcat命令进行启动 启动后分别单独访问每个节点的地址进入系统,确保每个服务都启动正常并可以正常访问,同时确保提交license授权 配置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配置这里以nginx为例(其他负载均衡软件及设备请跳过该步骤自行配置,本文不做说明),假设nginx服务所在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1.10,安装目录为:Windows操作系统为D:\nginx目录,Linux系统为/usr/local/nginx目录。 修改nginx.conf文件(通常位于nginx安装目录下的conf目录),在http节点里面添加以下内容: upstream em7-cluster {ip_hash;server 192.168.1.11:8999;server 192.168.1.12:8999;}server {listen 8999;server_name localhost;location / {root html;index index.html index.htm;proxy_pass http://em7-cluster;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server_port;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使用“nginx”命令启动nginx服务,或者“nginx -s reload”命令重启nginx服务。 系统访问地址设置 经过以上步骤,集群配置已经完成,系统的访问地址也变为负载均衡的地址(http://192.168.1.10:8999),访问并登录到移动平台后台,进入到基础参数设置页面,请正确设置系统的访问地址并保存 系统外部地址:请填写负载均衡地址http://192.168.1.10:8999映射到外网的地址 系统内部地址:请填写http://192.168.1.10:8999 文件存储路径:需要配置网络共享目录 图1 系统访问地址设置 消息服务地址说明 特别注意:消息服务(openfire)是需要客户端进行连接的,在EM管理后台需要配置消息服务的地址,配置的地址需要是主节点的服务器地址,不要使用负载均衡的地址,负载均衡只是针对tomcat服务(8999端口)的。 父主题: 搭建emobile运行环境
  • 搭建emobile运行环境 ECS服务器购买,选型 操作系统选择Centos7.9,安全组使用默认安全组,端口提前开通好80,443,5222,7070,8999端口 图1 选型1 图2 选型2 服务器磁盘挂载 本操作以该场景为例,当弹性云服务器挂载了一块新的数据盘时,使用fdisk分区工具将该数据盘设为主分区,分区形式默认设置为MBR,文件系统设为ext4格式,挂载在“/usr/weaver”下,并设置开机启动自动挂载。(实际路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参考如下链接: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usermanual-evs/evs_01_0033.html 图3 挂载 集群emobile环境部署 父主题: 搭建emobile运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