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服务内容 L4.5 L6 服务内容 适用场景 云应用平台调研与评估 应用平台调研与评估-基础版 对企业应用进行全方位梳理,剖析应用技术架构,梳理应用间的依赖关系,整理应用的资源清单,结合企业需求,完成应用风险评估、上云迁移复杂度评估以及应用上云路径建议,输出专业的应用就绪性调研评估报告。 企业有数字化转型上云需求,上云信心不足,相关上云资源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需要基础的评估诊断服务。 应用平台调研与评估-增量包 前提条件:需购买应用平台调研与评估基础版。 面对客户业务系统复杂度较高,需要额外增加调研与评估工作量。 企业有数字化转型上云需求,上云信心不足,相关上云资源体量较大,结构较复杂。需要先购买基础版再购买增量包,提供额外时长的评估诊断服务。 云应用平台规划与设计 应用平台规划与设计-标准版 应用迁移方案设计:从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出发-迁移工具选择、迁移过程所需的额外带宽、时间、安全、成本、资源、可行性方面,以成功切换为目标来规划与设计一个最优的应用迁移方案。 主要针对客户有应用迁移上云需求,结合调研与评估输出内容以及客户诉求,需要先购买调研与评估基础版。帮助客户设计一套最优应用迁移方案。 应用平台规划与设计-增量包 前提条件:需购买规划与设计服务-标准版。 面对客户业务系统复杂度较高,需要额外增加规划与设计工作量。 主要针对客户有应用迁移上云需求,结合调研与评估输出内容以及客户诉求,需要先购买规划与设计标准版。
  • 服务流程 提交服务申请 客户提出服务申请。 需求沟通确认 华为方会组织专家跟客户详细了解需求并进行评估。 和客户确认需求范围和交付目标。 服务订单确认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服务配置。 待客户下单成功后整理正式的实施计划。 调研评估 项目开始正式启动。 完成云采用调研与评估服务。 方案设计 完成云采用规划与设计服务。 整理最终的项目交付件。 服务验收 整理最终的项目验收材料。 客户签署《华为云采用规划与设计xxx项目_验收报告》。 项目完成验收。
  • 服务范围 服务覆盖范围 云应用平台采用调研与评估服务覆盖范围 对企业应用进行全方位梳理,剖析应用技术架构,梳理应用间的依赖关系,整理应用的资源清单,结合企业需求,完成应用风险评估、上云迁移复杂度评估以及应用上云路径建议,输出专业的应用就绪性调研评估报告。 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服务覆盖范围 从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出发-迁移工具选择、迁移过程所需的额外带宽、时间、安全、成本、资源、可行性方面,以成功切换为目标来规划与设计一个最优的应用迁移方案。 服务不覆盖范围 非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服务范围内的软件设计、改造和安装部署,如客户自行购买的第三方安全软件、应用软件、网络软件等。 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的具体方案验证所需的云服务费用,由客户承担,如ER、专线、VPN、CFW、WAF等云服务产品。 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的具体方案实施,由后续涉及的云服务团队进行实施。 超出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方案范围外的服务,如 安全云脑 、灾备设计、云服务(大数据、数据库等)资源使用规划等。 服务区域 中国区、亚太、拉美。
  • 责任矩阵 共同责任 双方商定并确认具体的业务需求及目标。 双方商定并确认项目管理计划。 双方商定并确认方案内容并评审。 完成合同签订。 华为责任 华为云需明确此次项目的负责人,因特殊情况导致华为人员变更,需要提前3个工作日知会客户,直至项目最终验收完成。 华为云得到客户授权后,授权数据仅限用于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服务中涉及的服务内容,不得超出限定范围。 客户责任 客户指派一位项目负责人协助华为云实施服务。此负责人应负责双方之协调及管理,负责审核、验收华为云提供的服务; 客户必须提供业务系统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应用架构、部署架构、资源数量和性能)。 责任分工矩阵表 以下为职责描述案例,可酌情修改。 R=责任方/Responsibility S=协助方/Support 序号 服务流程 工作内容 华为 客户 1 项目开工会 与客户项目负责人(团队)进行沟通,需求识别收集、建立预期目标、明确咨询流程、内容、交付物对齐、识别干系人、制定工作计划 R S 2 理念导入 与客户进行云采用解决方案宣讲,导入理念。 R S 3 现状调研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式针对客户企业架构、应用现状进行整体调研,识别各个领域的痛点和挑战,相关文档收集及汇总,现状理解记录。 R S 4 现状调研确认 客户确认现状调研结果。 S R 5 分析评估 为客户全面评估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架构、应用上云就绪性,根据就绪性评估结果完成企业IT平台评估、应用风险评估、上云迁移复杂度评估以及应用上云路径建议,输出专业的平台、应用就绪性调研评估报告。 R S 6 分析评估确认 客户确认分析评估报告。 S R 7 里程碑一《华为云采用应用就绪性分析ARA报告》交付件验收汇报 客户在7个工作日内确认方案,如无异议,签署里程碑一交付件《华为云采用规划与设计xxx项目_验收报告》后即完成验收 S R 8 云采用规划与详细设计 根据《华为云采用应用就绪性分析ARA报告》,帮助客户设计云上部署方案、LandingZone基础方案、云上运维架构、云上安全架构、应用迁移方案、云上可靠性规划方案、成本优化管理方案、迁移割接验证方案以及大数据和数仓迁移规划方案。 R S 9 规划设计确认对齐 客户确认规划设计报告。 S R 10 里程碑二《华为云采用规划与设计报告》交付件验收报告汇报 客户在7个工作日内确认方案,如无异议,签署里程碑二交付件《华为云采用规划与设计xxx项目_验收报告》后即完成验收。 S R
  • 服务概述 随着云的优势逐渐被各类企业接受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将业务系统往云上迁移,企业全面云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存在企业首次上云、用云的需求不确定,定位不确定的情况,企业无从寻找专业的服务团队。 华为云面向企业无统一入口牵引,为了补齐上云迁移解决方案前期的调研、规划与设计的专业服务能力,解决企业上云方案规划和设计的痛点,加速企业上云,华为云推出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专业服务。通过云应用平台采用规划与设计,让企业认识理解华为云上架构设计的目标与理念,提升IT人员对云的理解,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针对企业当前业务现状,给出企业云上架构设计建议和上云路径,增强企业上云信心。
  • 开启性能管理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组件配置”。 在“组件配置”页面上方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操作的组件。 图1 选择组件 单击“性能管理”模块中的“编辑”。 单击,开启性能管理开关。 图2 配置性能管理 单击“确定”,完成配置。 使配置生效。 如已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生效配置”。在右侧弹框中确认配置信息,并单击“确定”,使配置生效。 如未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配置并部署组件”。在右侧弹框中单击“确定”待部署执行完成后,配置生效。 性能管理开启后, APM Agent会周期性采集一些性能指标数据。您可以登录APM控制台查看应用指标监控、调用链、应用拓扑等,具体操作请参考《APM2.0用户指南》。 组件性能管理生效配置后,如果修改监控系统配置,需要重新配置性能管理,并生效配置。 图3 查看性能管理状态
  • 控制台说明 CAE控制台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CAE控制台说明 类别 说明 概览 提供CAE产品的整体看板信息,包含了应用健康度、CPU使用量、并发连接数、Memory使用量、流量、网络流入速率、并发连接数、引擎信息、环境基础信息和网络信息等。 组件列表 提供组件新增、部署、升级等能力,组件是可以部署的自有包或者公共的中间件,对外提供服务。 实例列表 提供实例信息查看、实例删除及通过CloudShell登录容器功能。 组件配置 提供基于组件的中间件配置和运维管理,包括RDS数据库、 微服务引擎CSE 、环境变量、访问方式、伸缩策略、 云存储 配置、健康检查、生命周期、日志采集、性能管理、自定义监控指标等资源的管理运维。 组件事件 用户可基于组件事件查看组件部署及运行期间发生的事件信息。 组件监控 提供组件监控功能,主要涉及上下行BPS、上下行PPS、文件系统写入/读取速率、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等可视化实时监控。 组件日志 提供实例级别的运行日志,帮助用户定位问题。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当前提供了云存储授权、 域名 配置和证书配置的能力,可查看和解绑已授权的对象存储,进行域名配置和证书配置。还提供了设置启停策略,配置监控系统和事件通知规则等能力。
  • 示例流程 图1 给用户授权CAE权限流程 创建用户组并授权 在 IAM 控制台创建用户组,并授予CAE“CAE ReadOnlyAccess”权限。 创建IAM用户 在IAM控制台创建用户,并将其加入1中创建的用户组。 IAM用户登录并验证权限 新创建的用户登录控制台,验证CAE的只读权限。 在“服务列表”中选择“云应用引擎CAE”,进入“组件列表”,单击“新建组件”,“创建组件并部署”若提示没有操作权限,表示“CAE ReadOnlyAccess”已生效。 在“服务列表”中选择除CAE外的任一服务,若提示权限不足,表示“CAE ReadOnlyAccess”已生效。
  • 操作步骤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组件列表”。 在页面上方的下拉框中,选择已创建的应用和环境,单击“新增组件”。 参考表1设置组件信息。 表1 组件基本信息 参数 类别 说明 组件名称 - 新建组件的名称。组件名称命名规则:输入4到32个字符,可以包含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中划线(-),并以小写英文字母开头,小写英文字母或数字结尾。 版本号 - 组件的版本号。 格式为:A.B.C或者A.B.C.D。A、B、C、D为自然数,例如:1.0.0或者1.0.0.0。 实例规格 - 选择实例规格,例如:0.5core、1GiB;1core、1GiB;1core、2GiB;2core、4GiB。 实例数量 - 实例数量默认为2,最少为1,最大值为99。 代码源 源码仓库 选择源码来源。本服务支持识别CodeArts、GitHub、GitCode、GitLab、Gitee和Bitbucket来源的代码。 将代码信息补充完整。 授权信息:从下拉框中选择对应的源码授权信息。如果您是首次使用该功能,在下拉框右侧单击“新建授权”,填写“授权名称”和选择“授权方式”,单击“确认”完成授权。单击“授权列表”可查看当前已创建的授权信息,选中列表前方复选框,可对已授权源码进行“重新授权”或“删除”。 用户名/组织:选择源码对应的用户名称或组织,用于当前项目的代码管理。 仓库名称:用于当前项目下各个模块代码的管理。 分支:选择对应的分支,用于开发对代码的管理。 语言/运行时:从下拉框中选择源码对应的语言格式。具体操作请参考组件说明。 自定义构建:构建命令可根据业务需要选择“使用默认命令或脚本”或“使用自定义命令”。 说明: 不同源码来源新建授权时授权方式不同,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使用默认命令或脚本:优先执行代码根目录下的build.sh,不存在则按照所选语言的通用方法构建,如Java:mvn clean package。 使用自定义命令:根据所选语言自定义构建命令;或修改build.sh文件后选择使用默认命令或脚本。 Dockerfile:组件来源是“源码仓库”时,根据业务需要设置。支持“自定义”和“系统默认”。 说明: 仅当“运行时”选择java时,可选择“系统默认”修改系统默认dockerfile中指定运行的maven构建制品文件名。 Dockerfile地址:当“Dockerfile”选择“自定义”时可设置。 “Dockerfile地址”即Dockerfile文件相对于项目的根目录(./)所在的目录,Dockerfile文件用于镜像构建。 Docker程序通过读取Dockerfile文件生成定制的镜像。 dockerfile地址只能包含字母、数字及.-_/且字符长度在1~255范围内的内容。 如果文件名为Dockerfile,允许只填写目录地址,但目录地址必须以/结尾。 制品文件名:当“Dockerfile”选择“系统默认”时可设置。 maven构建生成多个jar包时,选取指定的jar包运行,以".jar"结尾,支持模糊匹配,如:demo-1.0.jar,demo*.jar 镜像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上传镜像”和“页面上传镜像”两种方式上传镜像包。 在“我的镜像”、“开源镜像”或者“共享镜像”中选择已上传的镜像包部署。可通过镜像名称搜索镜像。 我的镜像:用户自定义上传的镜像包。 开源镜像: 容器镜像服务 SWR中提供的开源镜像。 共享镜像:不同账号之间共享的镜像包。 (可选)用户还可以通过单击“代码源”右侧链接,前往容器 镜像服务 SWR控制台对镜像进行更多管理操作。 说明: 选择“页面上传镜像”时,单次仅支持添加1个镜像压缩包,文件大小(含解压后)不得超过 2 GB,支持 tar、tar.gz格式,仅支持上传1.11.2及以上容器引擎客户端版本制作的镜像压缩包,制作过程详见制作镜像压缩包。 如需上传大于 2GB的文件,请使用“客户端上传镜像”。 软件包 选择软件包位置“CodeArts软件发布库”或“OBS对象存储选择”。 从“CodeArts软件发布库”选择对应软件包时,需要提前将软件包上传至软件发布库,具体操作请参考上传软件包。 从“OBS对象存储选择”中选择对应软件包时,需要先将软件包上传至OBS对象存储桶内,具体操作请参考上传对象。 语言/运行时:从下拉框中选择软件包对应的语言格式。具体操作请参考组件说明。 构建方式:根据业务需要选择“系统默认”或“自定义Dockerfile”。 使用“系统默认”:根据语言/运行时使用默认Dockerfile构建。 使用“自定义Dockerfile”:根据所选语言自定义Dockerfile内容构建。 创建组件。 单击“配置组件”,进入组件配置页面,具体操作请参考组件配置。 单击“创建组件并部署”,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立即部署”,部署组件。 组件创建或部署完成后,在组件列表页可查看环境ID、应用ID、组件ID、组件名称,代码源、状态、实例个数、创建时间等信息。 图1 组件列表概览 若在组件创建后处于“未部署”状态,您可以直接在“组件列表”页面,单击列表“状态”列的“前往配置”,对组件进行配置并部署。 若在组件处于“运行中”状态,您可以在“组件列表”页面,单击列表“快捷跳转”列的,对组件进行重新配置并执行生效配置。
  • 添加监控系统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系统设置”。 单击“监控系统配置”模块中的“编辑”,进入“监控系统配置”页面。 参考表1和表2配置监控系统。 表1 基本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监控系统 目前只支持APM2.0接入。 采集方式 推荐使用增强型探针。 增强型探针: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性能。 Open Telemetry:开源可观测性框架。 代码配置方式 默认勾选“开启自动注入探针(仅Java)” 探针包 “采集方式”选择“Open Telemetry”时可配置。支持“CAE提供的探针包”。 探针版本 在下拉框中选择“探针版本”。 探针升级策略 支持如下两种升级策略,默认为“重启自动升级”。 重启自动升级:每次都尝试重新下载镜像。 手动升级:如果本地有该镜像,则使用本地镜像,本地不存在时下载镜像。 表2 接入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APM应用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接入的APM应用名称。 如果无对应的应用,请单击“前往APM创建APM应用”,跳转至APM控制台进行创建。 接入点 接入点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AccessKey “采集方式”选择“增强型探针”时可配置。 接入密钥会自动获取APM2.0第一条密钥,如无密钥,可单击“前往APM创建访问密钥”进行创建。 SecretKey “采集方式”选择“增强型探针”时可配置。 SecretKey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访问凭证 “采集方式”选择“OpenTelemetry”时显示。 访问凭证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可单击查看访问凭证。 图1 配置增强型探针 图2 配置“OpenTelemetry”探针 单击“确定”,完成监控系统配置。
  • 修改监控系统配置 修改监控系统配置后,需要在组件配置中重新配置性能管理并生效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系统设置”。 单击“监控系统配置”模块中的“编辑”,进入“监控系统配置”页面。 参考表3和表4更新监控系统配置。 表3 基本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监控系统 目前只支持APM2.0接入。 采集方式 推荐使用增强型探针。 增强型探针:提供更丰富、更稳定的性能。 OpenTelemetry:开源可观测性框架。 代码配置方式 默认勾选“开启自动注入探针(仅Java)” 探针包 “采集方式”选择“Open Telemetry”时可配置。支持“CAE提供的探针包”。 探针版本 在下拉框中选择“探针版本”。 探针升级策略 支持如下两种升级策略,默认为“重启自动升级”。 重启自动升级:每次都尝试重新下载镜像。 手动升级:如果本地有该镜像,则使用本地镜像,本地不存在时下载镜像。 表4 接入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APM应用 在下拉框中选择需接入的APM应用名称。 如果不存在,请单击“创建APM应用”进行创建。 接入点 接入点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AccessKey “采集方式”选择“增强型探针”时可配置。 接入密钥会自动获取APM2.0第一条密钥,如无密钥,可单击“前往APM创建AccessKey”进行创建。 SecretKey “采集方式”选择“增强型探针”时可配置。 SecretKey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访问凭证 “采集方式”选择“OpenTelemetry”时显示。 访问凭证会自动获取,无须手工输入。 单击“确定”,完成监控系统配置修改。
  • 新旧版本界面变更说明 本章节介绍了新旧界面的更新情况,帮助您更好的衔接使用。 表1 新旧版本界面对比 配置项 旧版界面 新版界面 内网配置 模块名为“内网访问”。 模块名变更为“环境内其他组件访问本组件”。 外网配置 模块名为“外网访问”。 模块名变更为“从环境外部访问本组件”。 负载均衡配置 模块名为“负载均衡”。 模块名变更为“负载均衡配置”。 新增“负载均衡器”参数配置。 支持“独享型”和“内置负载均衡器”。 新增“访问控制”。 允许所有IP访问。 白名单。只允许白名单中放通的IP访问组件。 黑名单。禁止黑名单中的IP访问组件。 转发策略配置 模块名为“转发策略”。 模块名变更为“负载均衡与路由配置”。 新增“负载均衡器”参数配置。 支持“独享型”和“内置负载均衡器”。 新增“访问控制”。 允许所有IP访问。 白名单。只允许白名单中放通的IP访问组件。 黑名单。禁止黑名单中的IP访问组件。 支持添加多域名。 内网访问界面对比图: 图1 旧版内网访问界面 图2 新版内网访问界面 负载均衡界面对比图: 图3 旧版负载均衡配置界面 图4 新版负载均衡配置界面 转发策略界面对比图: 图5 旧版转发策略配置界面 图6 新版转发策略配置界面 父主题: 配置访问方式
  • 添加端口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组件配置”。 在“组件配置”页面上方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操作的组件。 图1 选择组件 单击“访问方式”模块中的“编辑”。 在“环境内其他组件访问本组件”中,单击“添加配置”,参考表1进行参数配置。 表1 内网访问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协议 支持TCP、UDP协议。 监听端口 组件中程序的监听端口,一般从用户的程序代码中获取。 取值范围[1,65535]。 访问端口 组件提供给外部访问的端口,一般由用户自行设定,端口号唯一,避免冲突。 取值范围[1,65535]。 以TCP协议为例,监听端口为80,访问端口为35475,配置生效后,登录集群节点使用curl命令访问组件。 图2 配置内网访问参数 (可选)如需添加多条端口配置,单击“添加端口配置”,参考表1进行参数配置。 单击“确定”完成配置。 使配置生效。 如已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生效配置”。在右侧弹框中确认配置信息,并单击“确定”,使配置生效。 如未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配置并部署组件”,在右侧弹框中单击“确定”待部署执行完成后,配置生效。 图3 内网访问
  • 修改端口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组件配置”。 在“组件配置”页面上方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操作的组件。 图4 选择组件 单击“访问方式”模块中的“编辑”。 在“环境内其他组件访问本组件”中,参考表2更新参数配置。 表2 内网访问配置 参数 参数说明 协议 支持TCP、UDP协议。 监听端口 组件中程序的监听端口,一般从用户的程序代码中获取。 取值范围[1,65535]。 访问端口 组件提供给外部访问的端口,一般由用户自行设定,端口号唯一,避免冲突。 取值范围[1,65535]。 单击“确定”完成配置。 使配置生效。 如已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生效配置”。在右侧弹框中确认配置信息,并单击“确定”,使配置生效。 如未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配置并部署组件”,在右侧弹框中单击“确定”待部署执行完成后,配置生效。
  • 删除端口配置 登录CAE控制台。 在左侧导航栏中选择“组件配置”。 在“组件配置”页面上方的下拉框中选择需要操作的组件。 单击“访问方式”模块中的“编辑”。 在“环境内其他组件访问本组件”中,选择待操作端口配置,单击操作列“删除”。 在弹框中单击“是”,完成端口配置删除。 图5 删除端口配置 单击“确定”,完成访问方式配置确认。 使配置生效。 如已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生效配置”。在右侧弹框中确认配置信息,并单击“确定”,使配置生效。 如未完成组件部署,单击页面上方“配置并部署组件”,在右侧弹框中单击“确定”待部署执行完成后,配置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