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测评分析 列表中显示对应统计的数据,测评组分数、测评项分数、测评项票数、测评组票数(会根据测评表中勾选是否测评总体评价) 图7 测评分析 弃权投票的不参与统计的 计算:计算会根据公式计算 选中测评任务的测评表,单击【计算】,勾选公式套,勾选上公式名称,单击【计算】。 导出:将会把所有数据导出 选中测评任务的测评表,单击【导出】,将测评分析数据导出 测评组分数 图8 测评组分数 测评项分数 图9 测评项分数 测评项票数 图10 测评项票数 不计算权重情况下 测评分组分数:测评分组分值=(测评分组内指标数据之和)/人员个数 测评项分数:指标项分数=(测评分组内指标数据之和)/人员个数,在加上各个测评分组之和
  • 新增测评任务 新增数据,单击工具栏中【新增】按钮,填写相关信息,单击【保存】 图3 基本信息 扫码开始时间: 用于提前发布测评任务,用户扫码时如果没有到开始时间则会进行提示,到了开始时间扫码才会进入测评。目前不设置扫码后直接进入测评。 重设扫码时间-按钮: 用于测评任务启动后,如果要修改扫码时间,可用按钮直接修改。 图4 民主测评 名称不能为空、重复 结束时间不能小于开始时间 不在测评任务范围内任务监控、补充数据、桌面端看不到问卷 指导说明:在为移动端和桌面端上显示指导语 测评表向右移动选择、向左移动移除 单击上下移动按钮,可对已选择测评表排序。 共用相同二维码:前提是测评表的测评分组是相同,勾选上后,在任务监控中下载的二维码,所有测评表都显示一个二维码上,手机会按测评表顺序答卷。
  • 测评分组 测评分组,用于测评表新增时设置测评对象的范围,以及测评身份的范围;在测评任务界面,选择具体的测评对象时,就是从测评分组中直接过滤;测评人实名的时候也是从分组的范围中过滤,方便选人。 新增测评组:在左边测评组分类中,单击【新增图标】,输入测评组名称后保存即可完成测评组新增。 图1 测评组 修改测评组:在左边测评组中,选中需改名的测评组单击【修改图标】,输入新测评组名称保存即可改名。 删除测评:在左边测评组中,选中需删除的测评组单击【删除图标】,确定后即可删除该测评组。 测评组被引用之后,无法修改名称及删除。
  • 创建OBS源桶和目标桶 登录OBS控制台。 单击“创建桶”,进入“创建桶”页面。 设置桶参数。关于桶参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考创建桶。 表1 桶参数配置 参数 说明 区域 事件网格与所在区域保持一致。 桶名称 输入示例如“eg-test”。 默认存储类别 按需选择。 桶策略 按需选择。 默认加密 按需选择。 归档数据直读 按需选择。 企业项目 按需选择。 图1 桶参数配置 配置完成后,单击“立即创建”,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桶的创建。 以上述流程构建源桶与目标桶。 父主题: 实施步骤
  • 预置任务简介 样例项目中预置了以下4个代码检查任务。 表1 预置任务 预置任务 任务说明 phoenix-codecheck-worker 检查Worker功能对应代码的任务。 phoenix-codecheck-result 检查Result功能对应代码的任务。 phoenix-codecheck-vote 检查Vote功能对应代码的任务。 phoenix-sample-javas 检查整个代码仓库对应的JavaScript代码的任务。
  • 分析定义 自定义分析指标编码,选择物模型确定要分析的测点,自定义设备的状态和对应展示的颜色,表达式: 通过表达式的测点值确定设备的状态。 通过设备类别展示所有设备,单击“编辑”按钮可直接配置该设备的分析指标阈值。 用量预警功能主要是根据核算单元在某段时间内的用量和告警规则进行判断,该功能可以设置某个核算单元各种用能类型 (外购消耗) 在小时、日、尖、峰、平、谷六个时间维度的用量上限和下限的值,当用量超出设定的上限或者没有达到下限值,则会发生一次预警提示。 图3 能效分析
  • 中断业务 切换至执行压测命令行界面3.1.4 步骤一,键入Ctrl + C结束压测脚本,即中断云上服务器数据库业务。 返回浏览器,通过DRS迁移任务监控页面进行观察同步时延,当数据同步时延为0并稳定保持一段时间(即数据库读写业务中断,并确保源数据库与目标数据库数据确保保持一致,迁移完成),如下图所示: 图1 迁移 可以通过迁移对比功能3.1.10 步骤三,观察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对比情况。最后一次确认数据完全一致,即全部数据迁移至RDS。
  • 部署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原则: 基于应用系统逻辑架构的网络隔离业务应用一般按照逻辑架构划分,可以划分为接入层、应用层、数据层,每一层级部署如果干弹性云服务器。考虑到每一层级的实际功能,同一应用相同层级内部的弹性云服务器建议二层互通。不同的业务系统部署在不同的子网,同一子网内,仅部署一种应用。应用的不同层级,通过安全组进行隔离。 基于网络安全的最小访问域某些业务应用需要对外提供服务,此时在VPC中,通常是在接入层子网中创建Web应用实例,为应用实例申请EIP来连通应用实例与Internet等外部网络,通过安全组规则以及防火墙规则设定Web应用实例端口的入站和出站请求,以保护系统安全(可类比传统数据中心的DMZ区域)。从系统安全上考虑,原则上不建议将应用层子网、数据层子网中的弹性云服务器直接绑定EIP与外部进行互通。 尽量减少跨网络区域的应用互访上云方案设计时,应尽量减少跨网络区域的应用互访请求。如互联网数据采集场景,可以先将数据做初步的分析之后,再将数据交换到其他网络区域,减少需要交换的数据量;为多个网络区域提供服务场景,可以考虑在多个网络区域内分别部署接入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缓存常用的数据,减少数据的跨网络区域交换。 地址规划设计原则 确保VPC网络地址范围与企业私有网络的地址范围不重合;如果是多Region场景,不同Region之间的网络CIDR建议不要有重合; 子网及IP地址不要一次分配完,确保为未来预留扩容空间; VPC 网络地址范围(CIDR)大小需要考虑未来业务增长; VPC网络地址范围需要考虑多Region和多AZ,VPC可以跨AZ,子网不能跨AZ,需要为多个AZ 预留子网和地址。 VPC设计原则 端到端业务划分到同一个VPC; 强隔离业务创建单独的VPC; 内外部业务划分不同VPC; 生产和测试划分不同VPC; 管理面和业务面划分不同VPC。 命名设计原则: 环境代码:dev、test、uat、stage、prod 逻辑区域:dmz、prod、dev、opm 防火墙action:allow、deny、reject
  • 通用应用部署方案 Web类应用是常见的企业自研应用,大部分企业都会有自研的、面向互联网的应用,包括门户网站、电商平台、工单管理等。其架构主要包含展现层、服务层和数据层。展现层负责前端页面的展示,服务层负责后端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层负责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技术架构选型上,通常会选择比较成熟的开源组件或商业软件。 图1 常见的web应用通用架构 Web前端:基于HTML/HTML5/Vue/ CSS 3开发web前端页面。展现层和数据层完全分离,通过跨域实现前后端数据通信 小程序:基于微信、支付宝平台,开发H5的小程序,增加用户操作体验和访问便捷性服务层 Web API:通过Https/Http对外提供API,支撑Web前端或小程序访问后端数据 微服务化:实现业务逻辑,通常基于Spring Cloud架构实现微服务化,可以独立部署、水平扩展数据层 Mysql:存储事务性数据,以及关联性将强的数据。如订单、资金、交易数据 Mongodb:存储非结构化、关联性弱的业务数据。如网站评论数据,视频监控解析数据 HDFS:大数据存储,以及上传的图片和视频等,用于数据分析和检索 ElasticSearch:存储日志数据,实现 日志分析 ,从日志中可以分析用户和运营信息
  • 知识中心应用部署方案 工业互联网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中心整体部署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2 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中心整体部署方案 整体方案采用边云协同方式部署,通过华为混合云服务和边缘一体机(分布式工厂基础设施)共同部署知识中心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云侧即华为混合云,利用华为混合云提供的服务,支撑知识中心应用上云部署与创新,实现应用的云端共享与节省硬件维护成本。IOT物联平台、工业数据工具链、行业知识库及工业App应用等皆部署于混合云上。 边缘节点即企业侧分布式工厂基础设施,通过在企业部署边缘一体机的方式与平台互联互通,将平台能力开放给广大需求企业,同时还可以负责企业侧数据接入和数据预处理,实现业务上云便捷性与低成本控制。
  • 更新静态文件 登录OBS管理控制台。 在桶列表中单击待操作的桶,进入对象页面。 单击“上传对象”,或选择待更新文件所在文件夹后单击“上传对象”,系统将弹出如图2所示对话框。 图2 上传对象 添加待上传文件。 不可加密上传静态网站文件。 存储类别建议选择“标准”。如果静态网站文件的存储类别为“归档存储”,则需要先恢复才能被访问,具体恢复步骤请参见恢复归档存储文件。 单击“上传”完成文件上传。 在同一路径下新上传的同名文件会作为“最新版本”显示在对象列表,每次访问此文件时,都是访问的此文件的最新版本,以此达到更新静态网站文件的效果。
  • 请求消息头 附加请求头字段,如指定的URI和HTTP方法所要求的字段。例如定义消息体类型的请求头“Content-Type”,请求鉴权信息等。 详细的公共请求消息头字段请参见表3。 表3 公共请求消息头 名称 描述 是否必选 示例 Content-Type 消息体的类型(格式)。推荐用户使用默认值application/json,有其他取值时会在具体接口中专门说明。 是 application/json Accept 接收消息体的类型(格式),当前只支持application/json。 否 application/json X-Auth-Token 用户Token。 用户Token也就是调用获取用户Token接口的响应值,该接口是唯一不需要认证的接口。 请求响应成功后在响应消息头(Headers)中包含的“X-Subject-Token”的值即为Token值。 是 使用Token认证时该字段必选。 注:以下仅为Token示例片段 MIIPAgYJKoZIhvcNAQcCo...ggg1BBIINPXsidG9rZ
  • 请求消息体(可选) 该部分可选。请求消息体通常以结构化格式(如JSON或XML)发出,与请求消息头中Content-Type对应,传递除请求消息头之外的内容。若请求消息体中的参数支持中文,则中文字符必须为UTF-8编码。 每个接口的请求消息体内容不同,也并不是每个接口都需要有请求消息体(或者说消息体为空),GET、DELETE操作类型的接口就不需要消息体,消息体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接口而定。 对于创建查询任务接口,您可以从接口的请求部分看到所需的请求参数及参数说明。将消息体加入后的请求如下所示,字段需要根据实际值填写。 POST https://esm-api.cn-south-1.myhuaweicloud.com/meter/v1/{domain_id}/query-job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hcso_id": "********", "region_id": "********", "min_sdr_time": "2022-01-01 00:00:00", "max_sdr_time": "2022-02-01 00:00:00" } 到这里为止这个请求需要的内容就具备齐全了,您可以使用curl、Postman或直接编写代码等方式发送请求调用API。对于获取用户Token接口,返回的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就是需要获取的用户Token。有了Token之后,您就可以使用Token认证调用其他API。
  • 请求方法 HTTP请求方法(也称为操作或动词),它告诉服务您正在请求什么类型的操作。 表2 HTTP方法 方法 说明 GET 请求服务器返回指定资源。 PUT 请求服务器更新指定资源。 POST 请求服务器新增资源或执行特殊操作。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资源,如删除对象等。 在创建查询任务的URI部分,您可以看到其请求方法为“POST”,则其请求为: POST https://esm-api.cn-south-1.myhuaweicloud.com/meter/v1/{domain_id}/query-jobs
  • 请求URI 请求URI由如下部分组成: {URI-scheme}://{Endpoint}/{resource-path}?{query-string} 尽管请求URI包含在请求消息头中,但大多数语言或框架都要求您从请求消息中单独传递它,所以在此单独强调。 表1 URI中的参数说明 参数 描述 URI-scheme 表示用于传输请求的协议,当前所有API均采用HTTPS协议。 Endpoint 指定承载REST服务端点的服务器 域名 或IP,不同服务不同区域的Endpoint不同。 例如ESM服务在“华南-广州”区域的Endpoint为“esm-api.cn-south-1.myhuaweicloud.com”。 resource-path 资源路径,即API访问路径。从具体API的URI模块获取,例如“创建查询任务”API的resource-path为“/meter/v1/{domain_id}/query-jobs”。 query-string 查询参数,是可选部分,并不是每个API都有查询参数。查询参数前面需要带一个“?”,形式为“参数名=参数取值”,例如“?limit=10”,表示查询不超过10条数据。 例如您需要获取ESM在“华南-广州”区域的Token,则需使用“华南-广州”区域的Endpoint(esm-api.cn-south-1.myhuaweicloud.com),并在创建查询任务的URI部分找到resource-path(/meter/v1/{domain_id}/query-jobs),拼接起来如下所示。 https://esm-api.cn-south-1.myhuaweicloud.com/meter/v1/{domain_id}/query-jobs 图1 URI示意图 为方便查看,在每个具体API的URI部分,只给出resource-path部分,并将请求方法写在一起。这是因为URI-scheme都是HTTPS,而Endpoint在同一个区域也相同,所以简洁起见将这两部分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