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什么是CPU积分 CPU积分是一种用来衡量云服务器计算、存储以及网络配置利用率的方式。云服务器利用CPU积分机制保证云服务器基准性能,解决超分云服务器长期占用CPU资源的问题。 使用CPU积分机制的弹性云服务器适用于平时CPU负载不高、但突发时可接受因积分不足,而导致云服务器性能无法超过基准性能的场景。 当前通用入门型弹性云服务器使用积分机制(不额外进行计费),了解更多通用入门型云服务器规格请参考通用入门型。
  • 工作原理 当您购买使用CPU积分机制的弹性云服务器后,云平台会发放初始积分,用来满足云服务器安装后的突发性能要求。 云服务器运行后,就会开始消耗积分以满足需求,同时云平台按照一定的速度发放积分。当云服务器实际计算性能高于基准CPU计算性能时,会消耗更多的CPU积分来提升CPU性能,满足工作需求。 云平台发放的积分可以累积,但达到最大积分后,停止累积。 初始积分不计入累积积分上限。 当云服务器开始消耗CPU积分时,优先使用初始CPU积分。 1个vCPU按照100%利用率,运行1分钟 ,消耗1个积分。 如果实际计算性能长期高于基准性能,则会持续消耗累积积分,当累积积分为0时,实际计算性能无法超过基准性能。
  • 相关概念 表1 CPU积分相关概念(以T6云服务器为例) 概念 说明 示例 初始积分 1台t6云服务器在创建成功后,会分到云平台分配的CPU积分,即初始CPU积分。初始CPU积分仅在创建时分配。 以t6.large.1为例,云服务器创建成功后,会分配60个CPU积分。 最大积分 当分配积分大于消耗积分时,CPU积分会越来越多。获得的积分在运行的云服务器上不会过期,但每个云服务器可累积获取的积分数存在上限,即CPU积分累积上限。不同的云服务器规格,上限不同。 以t6.large.1为例,最大CPU积分余额为576。当CPU积分达到576,CPU积分暂停累积,少于576时,重新开始累积。 CPU积分/小时 每小时云服务器获取的CPU积分,与基准CPU计算性能对应。 1个vCPU计算性能100%时,运行1分钟 ,消耗1个积分。 以t6.large.1为例,CPU积分/小时为24,代表CPU积分分配速度为每小时24个CPU积分。 基准CPU计算性能(%) 当云服务器以基准CPU计算性能运行时,每分钟的消耗积分等于云平台分配的CPU积分。 以t6.large.1为例,基准CPU计算性能为40%,即实际计算性能为40%时,每分钟的消耗积分等于分配积分。 平均基准CPU计算性能(%) 当云服务器以基准CPU计算性能运行时,每个vCPU的计算性能为平均基准CPU计算性能。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基准CPU计算性能 = 基准CPU计算性能 ÷ vCPU个数 以t6.large.1为例,基准CPU计算性能为40%,vCPU为2,平均基准CPU计算性能为20%。 消耗积分 云服务器运行后,就会开始消耗积分以满足需求。 1个积分可以提供1个vCPU在计算性能100%时运行1分钟 。 因此每分钟CPU积分的消耗积分计算公式如下: 每分钟消耗的CPU积分 = 1个CPU积分 x 实际CPU计算性能 以t6.large.1为例,实际计算性能为20%运行1分钟时,会消耗0.2个CPU积分。 累积积分 实际CPU计算性能低于基准CPU计算性能时,即每分钟的消耗积分小于云平台分配的CPU积分,剩余积分累加,即为累积积分(累积积分达到最大积分后,停止累积)。 实际CPU计算性能高于基准CPU计算性能时,即每分钟的消耗积分大于云平台分配的CPU积分,此时会消耗累积积分来提升CPU性能(优先使用初始CPU积分),满足工作需求。 每分钟累积积分计算公式如下: 每分钟累计的CPU积分 = 1个CPU积分 x (基准CPU计算性能 - 实际CPU计算性能) 以t6.large.1为例,基准CPU计算性能为40%,当云服务器实际计算性能为10%时,1分钟可以累积0.3个CPU积分。
  • 独享型实例和共享型实例 表6 独享型实例和共享型实例的区别 维度 独享型实例 共享型实例 CPU分配策略 当前实例独享CPU,实例间无CPU资源争抢。 多实例共享CPU,实例间可能出现CPU资源争抢。 特点 高性能 独享且稳定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高成本 高负载时性能不稳定 共享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低成本 适用场景 对业务稳定性有高要求的企业场景。 对建设成本有要求的中小网站或个人场景。 实例规格 除“通用计算型”和“通用入门型”之外的实例规格。 x86计算型: 通用计算型 通用入门型
  • 网络QoS 网络QoS,指利用各种基础技术,为指定的网络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配置了QoS的网络环境,增加了网络性能的可预知性,并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带宽,更加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可以通过规格清单(x86)查询指定规格的QoS数据,包括最大带宽/基准带宽(Gbps)、内网最大收发包能力(万PPS)、网卡多队列数、网卡个数上限。 弹性云服务器根据不同的规格限制内网带宽和内网收发包能力。 内网基准带宽:指弹性云服务器在整机网络带宽存在争抢时,能稳定达到的保证带宽。 内网最大带宽:指弹性云服务器在整机网络带宽没有争抢(宿主机上其他虚拟机对网络带宽要求不高)时,可以达到的最大带宽。 内网最大收发包能力:指弹性云服务器能达到的最大收发包能力。 单位为PPS(Packets per Second),即每秒发送多少个分组数据包,常用于衡量网络的性能。 网卡多队列数:将弹性云服务器中的网卡中断分散给不同的CPU处理,以满足网卡的需求,从而提升网络PPS和带宽性能。 网卡个数上限:指弹性云服务器最多能挂载多少个网卡。 辅助网卡个数上限:指弹性云服务器最多能挂载多少个辅助网卡。 网络收发包测试方法,请参见网络性能测试方法。 开启网卡多队列的方法,请参见开启网卡多队列功能。 最大带宽是实例维度的,即实例如果有多张网卡,所有网卡的最大带宽之和不超过实例的最大带宽。 网卡即弹性网卡,是一种虚拟网卡,您可以通过创建并配置弹性网卡,并将其附加到您的云服务器上,实现灵活、高可用的网络方案配置。 详细内容,请参见弹性网卡。 辅助网卡即辅助弹性网卡,是一种基于弹性网卡的衍生资源,用于解决单个云服务器实例挂载的弹性网卡超出上限,不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问题。 详细内容,请参见辅助弹性网卡。
  • 规格命名规则 规格的Flavor命名如图1所示,通常包含代系名称、vCPU核数、内存/vCPU比值三部分。 图1 Flavor命名规则 部分Flavor命名还包含附加标识部分,例如,c6h.22xlarge.2.physical中的“physical”即为附加标识。 代系名称 代系名称通常采用四段式命名规则:前缀+主系列+数字+后缀 如表2所示。 表2 四段式命名规则 四段式结构 说明 规则 示例 前缀 根据CPU架构进行分类 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x86:默认无前缀 鲲鹏:前缀为k 主系列 根据典型场景进行分类 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表3所示 数字 根据规格的代系演进变化 以数字表示,随新硬件及架构更迭而增加 无 后缀 根据规格在同代次实例中增强的能力进行分类 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表4所示 表3 主系列类型 应用场景 细分场景 主系列 说明 通用场景 通用入门型 t Turbo 通用计算型 s Standard 通用计算增强型 c Compute 高性能计算场景 高性能计算型 h High Performance 大数据场景 磁盘增强型 d Disk 超高I/O型(大容量本地盘) i IOPS 超高I/O型(小容量本地盘) ir IOPS Raid 内存密集场景 内存优化型 m Memory 超大内存型 e Enhanced Memory 计算加速场景 GPU计算加速型 p Parallel GPU图像加速型 g Graphic GPU推理加速型 pi Parallel Inference FPGA加速型 fp FPGA Performance AI推理加速型 ai Ascend Inference 表4 后缀类型 后缀名 示例 说明 ne c3ne Network Enhanced s c6s Standard v p2v NVlink h c6h High performance vCPU核数 通过small、medium、large、xlarge、Nxlarge表示,如表5所示。 例如,s6.2xlarge.4中的“2xlarge”表示vCPU核数为8(N为2,2 × 4 = 8)。 表5 与vCPU核数对应关系 规格 vCPU核数 small 1 medium 1 large 2 xlarge 4 Nxlarge N × 4,N值越大,vCPU核数越多 内存/vCPU比值 由具体数字表示。 例如,s6.2xlarge.4中的“4”表示内存和vCPU的比值为4,即vCPU核数为8,内存为32GiB。 附加标识 E CS 和BMS的标准共池裸金属实例,以“physical” 作为附加标识。 例如,c6h.22xlarge.2.physical中的“physical”表示该规格为标准共池裸金属实例。
  • vCPU 弹性云服务器的处理器运用超线程HT(Hyper-Threading)技术,允许在CPU的每个物理内核上公开两个执行上下文,即一个物理内核包含两个虚拟的“逻辑内核”,可以处理不同的软件线程。vCPU(virtual CPU)即为虚拟的“逻辑内核”。 规格名称展示vCPU数,即逻辑内核数。在弹性云服务器上可以查看实际的逻辑CPU内核数。 当前绝大多数规格已经默认开启了超线程,如果在创建弹性云服务器或者变更规格时关闭了超线程,则在弹性云服务器上查看到的CPU核数是规格的Flavor名称中展示的vCPU数量的一半。 例如,对于c7.xlarge.2,其vCPU数,即逻辑内核数为4,2核的物理CPU包含4个vCPU(线程)。若关闭了超线程,则在c7.xlarge.2弹性云服务器上查看到的CPU核数是2。 关于超线程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开启/关闭超线程。
  • x86 CPU架构和鲲鹏CPU架构 弹性云服务器实例主要包含两种架构,x86 CPU架构和鲲鹏CPU架构。 x86 CPU架构 采用复杂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是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其中每个指令可以执行一些较低阶的硬件操作,指令数目多而且复杂,每条指令的长度并不相同。由于指令执行较为复杂所以每条指令花费的时间较长。 鲲鹏CPU架构 采用精简指令集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是一种微处理器,旨在执行较少类型计算机指令,以便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执行操作,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地提高运行速度。 鲲鹏CPU架构相对于x86 CPU架构具有更加均衡的性能功耗比。 表1 x86 CPU架构和鲲鹏CPU架构差异对比 维度 x86 CPU架构 鲲鹏CPU架构 优势 生态好,支持几乎所有常用软件。 自研芯片,性价比更高。 适用场景 Windows系列、仅x86兼容的商业软件等强平台相关场景。 电商、大数据、科学计算等弱平台相关场景。 手机仿真等原生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