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器内容精选

  • 接入前准备 服务 域名 IP(如涉及) 端口 SWR swr.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从VPCEP中获取。 443 OBS op-svc-swr-b051-10-38-19-62-3az.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不涉及 443、80 CIA cie-{容器智能分析实例instanceid前八位数字}{当前选择接入的VPC子网ID前八位数字}.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从VPCEP中获取。 443 DNS 不涉及 创建VPCEP,选择DNS Endpoint对应的地址。 53 其他区域的SWR及依赖OBS的域名信息。 Region SWR域名 OBS域名 华北-北京四 swr.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op-svc-swr-b051-10-38-19-62-3az.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 华东-上海二 swr.cn-east-2.myhuaweicloud.com obs.cn-east-2.myhuaweicloud.com 华东-上海一 swr.cn-east-3.myhuaweicloud.com op-svc-swr-b051-10-147-7-14-3az.obs.cn-east-3.myhuaweicloud.com 华南-广州 swr.cn-south-1.myhuaweicloud.com op-svc-swr-b051-10-230-33-197-3az.obs.cn-south-1.myhuaweicloud.com 西南-贵阳一 swr.cn-southwest-2.myhuaweicloud.com op-svc-swr-b051-10-205-14-19-3az.obs.cn-southwest-2.myhuaweicloud.com 华北-乌兰察布一 swr.cn-north-9.myhuaweicloud.com obs.cn-north-9.myhuaweicloud.com 亚太-新加坡 swr.ap-southeast-3.myhuaweicloud.com op-svc-swr-b051-10-38-34-172-3az.obs.ap-southeast-3.myhuaweicloud.com 香港 swr.ap-southeast-1.myhuaweicloud.com obs.ap-southeast-1.myhuaweicloud.com 拉美-墨西哥一 swr.na-mexico-1.myhuaweicloud.com obs.na-mexico-1.myhuaweicloud.com 拉美-墨西哥二 swr.la-north-2.myhuaweicloud.com obs.la-north-2.myhuaweicloud.com
  • 操作步骤 通过使用kubectl连接网格控制面获取kubeconofig的证书内容。 登录云容器引擎控制面,单击选择任意集群,进入详情页。 建议选择网格对应的VPC下的集群。若连接其他VPC下的集群,则需要参考U CS 服务网格 集群连通方法打通集群所在VPC和网格对应VPC。 在左侧导航栏,单击“配置与密钥”,单击“密钥”页签,显示集群的密钥信息。 选择“命名空间”为“asm-system”,单击右上角“创建密钥”。 设置密钥参数,单击右下角“创建密钥”,完成密钥创建。 名称:自定义名称。例如:kubeconfig。 创建的密钥的名称不要使用mesh-kubeconfig,因为apiserver也会自动创建这个名字的密钥,如果使用了这个名称可能会被覆盖。 描述:(可选)。 密钥类型:选择“其他”,填写密钥类型为“cfe/secure-opaque”。 密钥数据:添加密钥数据,键为“kubeconfig”,值为1中获取到的kubeconfig证书内容。 单击左侧导航栏“插件与模板”,在“可安装插件”页签中找到“asm-service-controller”插件,单击“安装”。 填写配置参数,单击右下角“安装”,完成插件安装。 meshKubeconfigSecret:为步骤5中创建的密钥名称。 source:目前包含“nacos”,代表对接的第三方注册中心nacos的相关信息,其中包含4个参数。 name:为该注册中心名称。 addr:为nacos的ip及端口。 allnamespaces:为是否需要同步nacos全部命名空间中的服务,当allnamespaces为false时,需要填充namespaces,表示需要同步的nacos的命名空间。 namespaces:表示需要同步的nacos的命名空间。 若插件运行的集群为CCE turbo类型集群,在安装插件完成后,需要参考为Pod配置EIP为asm-system命名空间下,名为asm-service-controller的pod绑定eip,才能正常使用该插件功能。
  • 准备工作 准备两个部署于不同Region的 CCE Turbo 1.21及以上版本集群,或者网络模型为underlay的Kubernetes集群。 规划应用部署的地域,并购买相应地域的ELB实例服务,为保证跨Region容灾能力,请保证两个ELB实例,跨Region部署。该ELB实例需要为独享型、支持应用型(HTTP/HTTPS)、支持私网(有私有IP地址),并且开启了跨VPC后端开关,具体创建步骤请参见创建独享型负载均衡器。 打通ELB的VPC与Kubernetes集群间的网络,确保ELB实例与容器Pod IP网络可达,并保证成员集群间网络网段不冲突。 准备联邦内可用的工作负载(Deployment)和服务(Service),若无请参考无状态负载和集群内访问(ClusterIP)进行创建。
  • 跨地域应用故障迁移验证 示例应用分别部署在集群“ccecluster-01”和“ccecluster-02”中,并以公网EIP的方式提供了服务的访问入口。 故障场景构造 构造单地域故障的场景,以Region1故障为例,执行以下操作,构造单地域故障: 休眠Region1的cce-cluster01集群,并关机集群下的节点。 解绑Region1的ELB实例的EIP1。 容灾能力验证 在DNS的域名解析页面,在记录集中手动删除Region1的ELB实例绑定的ELB IP地址。 检查ELB的实例后端是否显示存在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后端服务器。 在ECS上访问对应的服务,检查服务是否访问正常,返回结果是否为200。
  • VPC网段之间的网络连通 登录云容器引擎控制台,选择本端集群,进入集群详情页,单击左侧导航栏“节点管理”,进入节点详情页。 单击“节点名称”下的节点,在弹出的页面中单击右上角“远程登录”,选择VNC方式登录。 根据界面提示,输入账号和密码,成功进入Linux环境中。 在云容器引擎控制台中,选择对端集群,进入集群详情页,单击左侧导航栏“节点管理”,进入节点详情页。 在3中,使用Linux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对端集群节点IP为4中的节点IP。例如:ping 172.X.X.X。 在对端集群中执行相同的操作。
  • 使用 IAM Token访问云服务 本小节以请求LTS服务为例,介绍如何使用IAM Token访问云服务。 在使用IAM Token访问云服务前,应为用户组配置相应服务的权限。 请求LTS服务需要在用户组中加上 LTS FullAccess 权限,如图所示。 执行如下命令,调用对应服务接口。 curl --location --request GET 'https://ltsperform.cn-north-7.myhuaweicloud.com/v2/{{项目 ID}}/groups/{{日志组 ID}}/streams' \--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header 'X-Auth-Token: {{上一步获得的 IAM token}}' \--data-raw '' 日志组ID可在LTS服务内进行查询。 期望的返回结果如图所示
  • 方案流程 使用工作负载Identity的流程如图1 使用工作负载Identity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前置授权。 在UCS获取本地集群私钥签发的jwks,该公钥用于验证集群签发的ServiceAccount Token。 在 IAM 配置身份供应商,标志当前集群在IAM侧的身份。 为身份提供商配置集群签发的公钥,后续负载使用Token发送请求时,IAM使用该公钥验证Token。 添加 ServiceAccount 与 IAM 账号的映射规则,配置后,当前 ServiceAccount 拥有对应用户的 IAM 权限。 工作负载配置Token。 部署应用并配置ServiceAccount。 挂载对应ServiceAccount的Token。 验证获取的Token能否正常进行访问。 访问IAM接口获取IAM Token。 使用IAMToken 访问云服务。 图1 使用工作负载Identity流程
  • 获取IAM Token 创建 ServiceAccount,此处 ServiceAccount 的名称需要与2时填写的 ServiceAccountName 保持一致。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Account metadata: name: test_sa_name # 与配置身份转换规则处保持一致 如下所示,在工作负载中新增 ServiceAccount 以及 Volume 相关配置。 apiVersion: apps/v1kind: Deploymentmetadata: name: nginxspec: replicas: 1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version: v1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version: v1 spec: containers: - name: container-1 image: nginx:latest volumeMounts - mountPath: "/var/run/secrets/tokens" # 将Kubernetes生成的ServiceAccountToken 挂载到 /var/run/secrets/tokens/token_path 文件内 name: token-volume imagePullSecrets: - name: default-secret serviceAccountName: test_sa_name # 上一步创建的ServiceAccount的名称 volumes: - name: token-volume projected: defaultMode: 420 sources: - serviceAccountToken: audience: ucs-cluster-identity # 此处取值必须为身份提供商的客户端ID expirationSeconds: 7200 # 过期时间 path: token_path # 路径名称,可自定义 创建完成后,登录到容器中获取 Token。 构造请求体数据,项目ID的获取请参见获取项目ID。 { "auth" : { "id_token" : { "id" : "eyJhbGciOiJSUzIXXXXX" // 上一步获得的 token 内容 }, "scope": { "project" : { "id" : "05495693df80d3c92fa1c01795c2be02", // 项目 ID "name" : "cn-north-7" } } } } 请求IAM接口以获取IAM Token,IAM的Endpoint信息请参见地区和终端节点。 curl -i --location --request POST 'https://{{iam endpoint}}/v3.0/OS-AUTH/id-token/tokens' --header 'X-Idp-Id: {{workload_identity}}' --header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ata @token_body.json workload_identity为1中注册的身份提供商名称,此示例内为 ucs-cluster-identity。 token_body.json 为构造的请求体数据文件。 返回体内获取IAM Token,响应消息头中 X-Subject-Token 字段即为 IAM Token。
  • 获取本地集群私钥签发的jwks 使用kubectl连接本地集群。 执行如下命令获取公钥。 kubectl get --raw /openid/v1/jwks 返回结果为一个 json 字符串,是当前集群的签名公钥,用于访问身份提供商。 { "keys": [ { "kty": "RSA", "e": "AQAB", "use": "sig", "kid": "Ew29q....", "alg": "RS256", "n": "peJdm...." } ]}
  • 配置身份提供商 登录IAM控制台,创建身份提供商,协议选择OpenID Connect。 图2 创建身份提供商 单击“确定”,然后修改身份提供商信息,需要修改的信息如表1 身份提供商配置参数说明。若需要创建身份转换规则,单击“创建规则”进行创建。 图3 修改身份提供商信息 图4 创建身份转换规则 表1 身份提供商配置参数说明 参数 说明 访问方式 选择“编程访问” 配置信息 身份提供商 URL:https://kubernetes.default.svc.cluster.local。 客户端 ID:ucs-cluster-identity。 签名公钥:本地集群的jwks,获取方法请参见获取本地集群私钥签发的jwks。 身份转换规则 身份映射规则是将工作负载的 ServiceAccount 和 IAM 用户组做映射。 例如:在集群default命名空间下创建一个名为 XXX 的 ServiceAccount,映射到 demo 用户组(后续使用身份提供商 ID 访问云服务就具有 demo 用户组的权限)。 值的格式为:system:serviceaccount:Namespace:ServiceAccountName 单击“确定”。
  • 环境搭建 将集群注册到UCS并接入网络。具体操作请参见注册集群。 例如,将集群“ccecluster01”、“ccecluster02”添加至UCS,并查看集群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在添加至UCS的两个集群中分别创建一个工作负载。 为展示流量切换的效果,本实践中两个集群的容器镜像版本不同。 集群“ccecluster01”:示例应用版本号为1.0.0。 集群“ccecluster02”:示例应用版本号为2.0.0。 图2 创建工作负载 分别为两个集群中的应用创建“负载均衡”类型的服务。 仅支持访问类型为“负载均衡”的服务,其他类型的服务将被自动过滤。 浏览器访问负载均衡IP地址,查看部署结果。 图3 查看部署结果
  • 功能验证 按照上述集群应用部署操作,示例应用分别部署在集群“ccecluster01”、“ccecluster02”中,并以“负载均衡”类型的服务对外提供访问。 下面将通过UCS的流量分发功能,实现多集群应用的故障倒换,验证应用的高可用容灾能力。 实践中的应用仅作示例,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可替换为用户自有应用,且对示例集群的提供商、地域、数量不作限制。 登录UCS控制台,在左侧导航栏中单击“流量分发”。 在流量管理控制台页面,单击右上角“创建流量策略”,填写域名地址解析,设置本例中的测试域名为“demo.example.com”。 图4 创建流量策略 为两个集群服务分别添加调度策略,添加完成后单击“确定”。 本示例中,为模拟不同地域下的集群应用部署,添加三条调度策略: 集群“ccecluster01”线路类型设置为“地域解析-中国大陆/华东地区/上海”。 集群“ccecluster02”线路类型设置为“地域解析-中国大陆/华南地区/广东”。 为域名添加默认线路解析记录,设置集群“ccecluster01”线路类型为“全网默认”。如不设置默认线路解析将会造成指定线路外的地区用户访问失败。 图5 添加调度策略 此时已为测试域名“demo.example.com”添加了三条解析,用户流量将根据设置的线路类型和权重正常访问两个集群中的应用。 图6 调度策略列表 上海地区用户:将访问集群“ccecluster01”中的应用,版本为1.0.0。 广东地区用户:将访问集群“ccecluster02”中的应用,版本为2.0.0。 其他用户:将默认访问集群“ccecluster01”中的应用,版本为1.0.0。 广东地区用户通过域名“demo.example.com”访问应用,版本为2.0.0,说明访问的是集群“ccecluster02”中的应用。 图7 查看访问结果 此时手动停止集群“ccecluster02”中的应用,将实例个数调整为0,模拟环境故障。 图8 调整实例个数 广东地区用户访问应用时,依旧被解析至集群“ccecluster02”,返回错误。 此时需要在“流量分发”页面单击集群“ccecluster02”对应调度策略的“暂停”按钮,进行应用故障倒换。 图9 暂停调度策略 广东地区用户访问域名“demo.example.com”时,不再解析至集群“ccecluster02”,只会将默认线路解析结果返回,用户访问到集群“ccecluster01”,访问正常。待运维人员完成故障集群修复后,可单击“启用”按钮重新使用该线路解析。
  • 准备工作 准备应用所运行的集群,本文以CCE集群为例进行演示,参考购买CCE集群在两个不同区域(如:华南-广州和华东-上海一)创建CCE集群,要求Kubernetes版本为1.19及以上,并且各个集群中至少拥有一个可用节点。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多个集群可位于不同区域、可用区,甚至不同云服务商,实现应用的多活容灾。 已购买公网域名,并添加至华为云云解析(DNS)服务,具体操作请参考快速添加网站域名解析。
  • 应用场景 为了应对云单点宕机故障,UCS的集群联邦提供多云多活应用、秒级流量接管能力。业务应用的实例可以多云多活的部署在不同云上的容器服务中,当云单点宕机故障发生时,集群联邦可以秒级自动完成应用实例的弹性迁移以及流量的切换,业务的可靠性大大提升。 多活容灾方案示意如图1所示,通过创建域名访问规则,将应用分发到3个Kubernetes集群,包括两个华为云CCE集群(部署在不同Region)和一个其他云的Kubernetes集群,实现应用的多活容灾。 图1 多云集群应用多活容灾示意图
  • 应用场景 UCS在 统一身份认证 服务(IAM)能力基础上,为用户提供细粒度的权限管理功能,帮助用户灵活便捷地对租户下的IAM用户设置不同的UCS资源权限,结合权限策略和舰队设计,可实现企业不同部门或项目之间的权限隔离。 例如,某公司同时推进两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中有多名成员,权限分配如图1 权限设计所示。 项目组A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舰队1、2的管理员权限以及舰队3的只读权限。 项目组B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舰队1、3的管理员权限以及舰队2的只读权限。 图1 权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