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恭喜您,订阅成功!
温馨提示
抱歉,订阅失败,请稍后再试!
温馨提示
您还未绑定邮箱,需要绑定邮箱才能订阅哦!订阅成功后,订阅信息会发送到您绑定的邮箱。
温馨提示
请您在新打开的页面绑定邮箱!
注意:绑定邮箱完成前,请不要关闭此窗口!
封面故事
敢于“投未来”以技术创新持续“造血”

早些年,在云计算的初始阶段,很人多认为云计算并不是新的技术,而是新的IT交付模式和服务经济模式。然而时过境迁,经过十年的发展,云计算也再不是“没有新的技术”,而是变成了承载各种先进技术的“底盘”,也成为厂商展现技术实力、对外技术输出的最佳窗口。

在华为2018全联接大会,华为云BU CTO张宇昕解读了Cloud 2.0时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华为云独特的技术创新。

 

云不再是通用硬件的较量

在Cloud 2.0时代,行业和技术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从云架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混合云、多云架构将成为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选择。Gartner报告显示,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从企业需求和市场趋势来看,云正在进入生产领域,企业关键业务正在上云,企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成为趋势。

在这种变化中,Cloud 1.0时代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向Cloud 2.0时代进化。

“Cloud 1.0时代的云技术可以简单总结为分布式、自动化、大规模弹性”,张宇昕指出,在Cloud 2.0时代,云光有这些技术远远不够,云要支持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满足关键业务上云。同时,企业应用和互联网应用都在走向智能化,云要支撑这种智能化的转变,并且更加简单、更具性价比。

所以,在Cloud 2.0时代,云计算将不再是“通用硬件+软件创新”的较量,而是要更进一步,以应用为导向进行垂直整合和优化设计——这包括硬件、软件等在内的全栈协同,而这些创新,也正在成为云服务提供商的基础能力与基本保障。为此,华为打造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成为华为云EI的有力支撑。

 

华为云,在巨人肩膀上前行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上,华为云展示了针对Cloud 2.0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技术创新,面向企业关键业务和AI优化的硬件,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在内的智能云服务,智能企业云应用平台等。

张宇昕表示,华为过去30年所积累的软硬件技术的能力、运营商业务在网络方面的经验、企业业务在行业里面的经验、以及终端消费者客户的经验,对于华为云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积淀。

所以,尽管华为云BU成立时间不长,却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据张宇昕介绍,华为在Cloud 2.0时代的云数据中心进行了全栈的技术创新,从硬件、数据中心等的管理到基础云服务,再到应用开发平台,包括应用的开发部署运维平台和工具框架,一直到AI的基础模型算法和面向领域的建模和算法,这个垂直轴上华为有着大量的技术突破。

自上线以来,华为云一直坚持技术创新,发布了一系列业界领先的新品和升级,覆盖云安全、DevOps、云容器引擎和微服务引擎、服务网格、计算、云存储、网络、云容灾等多个领域,让产品始终保持先进性。

华为云持续将华为30年终积累的各种先进技术融于自身,一方面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一方面也在将华为的各项先进技术通过云的方式输出,例如AI。

“有了这一系列的云服务,华为云将全面进入AI新时代”,贾永利表示,华为云EI在基础算力的提升之上,将增加至45种、142项功能,覆盖AI资深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普通IT工程师、业务人员等各类人群的各种使用场景,实现“普惠AI”。

截至2018年9月底,华为云已上线18大类 128个云服务,以及SAP、HPC、IoT、安全、DevOps等60+通用解决方案,制造、电商、游戏、金融、车联网等80+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华为云IPV6解决方案亦已上线。

 

长期技术创新,持续“造血”

张宇昕表示,华为云的驱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客户驱动,一个是技术驱动。

华为是一家技术公司,技术创新是华为云、以及整个华为高速增长的核心要素。张宇昕将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分为三类:基础技术的创新、长期的技术创新和面向客户场景的技术创新。

第一类,基础技术创新是围绕没有行业特征的计算机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等,再往上是华为积累的大数据、AI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华为云BU成立之前就开始积累,而华为自身也需要这样的能力。

第二类,长期的技术创新指的是可能还没有进入到生产和研发领域的技术,华为内部将其称为“三代战略”,即“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和研究一代”。“现在市场上华为销售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应用一代了,我们开发的有些东西是不会拿出来讲的,而我们研究一代的东西相对而言更为神秘,甚至于公司里面不同部门之间也未必知道”,张宇昕说。

华为的研发投入全球领先,从2009年至今研发投入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仅2017年研发投入近900亿人民币。“这么多钱投入到哪里去了?”,张宇昕做了个比喻,华为在市场上展露出来的技术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下面的部分”则要更加巨大,这部分就是华为对于未来的准备。

华为在全球有着8万人的研发团队,有着神秘的“诺亚方舟实验室”,在全球有着16个研究所,6个联合创新中心和45个培训中心,与当地的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建立了很好的创新连接。

“我们的技术准备,提前3~5年是常态,甚至于5~10年都在做技术准备,华为敢于投、舍得投,敢于对未来做预判,这些技术投入也是华为云BU可以利用的。”,张宇昕强调。

第三类是面向客户场景的技术创新,包括客户业务场景下的一些工程方案,和面向业务的一些使能技术。2011年,华为成立企业业务集团,几年时间中在主要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大家看到很多互联网客户上到华为云上面来,他们为什么使用华为云?我们基于Intel V5的计算实例性能达到业界领先,可以帮助互联网客户提性能,支持客户的高峰流量能够平稳渡过,这也是面向客户场景经验的积累”,张宇昕举例说。

除了依托华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华为云BU本身也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据张宇昕介绍,华为云数据中心里面的网络就是由华为云BU在持续创新:“华为云在云骨干网络上提供双平面,在物理层面上提供MPLS专线网络,用SDN技术进行管理,华为云又用类SDN的技术在Internet上形成一个虚拟广域网,双平面进行协同。对于关键客户来说,如果一个平面走不通了,至少还有另外一个平面可以做逃生通道。”

综上,华为庞大的研发团队,全球布局的研发中心,在基础技术、面向客户场景的技术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让华为云具备了持续的“造血”能力,从而一直保持技术领先性和产品的更细迭代。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也为华为云构建了深邃的“护城河”,让华为云在Cloud 2.0时代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