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ICT领域的老兵,华为持续将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视为发展基石,如今这种创新,延伸到了云服务。短短3年的时间,华为云已经服务全国100+城市,以创新中心为载体,为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为100万+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oT)、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AR/VR)、智能网联汽车、鲲鹏生态、区块链等数字使能服务,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重要引擎。
华为云 创新云
330个产业集群连成的珠三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广东产业转型和创新,则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样本。
在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现场,首个由华为牵头的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2020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华为携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两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成果亮相本次展会。
时间倒退两年,作为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智能化实践。2018年,拓斯达T-MES系统落户华为云,通过整合工业机器人硬件设备、MES等软件系统以及工业物联网,打造完成了智能工厂的完整解决方案。同年,拓斯达T-MES系统亮相华为生态伙伴大会,正式完成了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身份转变。
仅在东莞工业互联网产业云创新中心,华为云就联合多家生态伙伴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涉及工业仿真、电子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RM)、工业IoT、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领域。
拓斯达表示,下一步,拓斯达计划与华为云进一步深化5G+工业互联网赛道探索和合作,更好地助力自身及制造业客户迈向智能化。
针对东莞松山湖的实践,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概括起来就是:“引领产业集群数字化进程,通过与行业标杆性企业或重要的工业装备集成服务商进行合作,形成共性程度较高的行业解决方案后,再到行业进行复制推广,最终助力产业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升级。”
长三角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面向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2019年9月,华为无锡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华为无锡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无锡锡山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在锡山商务区揭牌。创新中心新的落地是锡山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是锡山软件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展示的重要载体,是大数据时代锡山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关键性支撑项目。
无锡是新日电动车重要的生产基地,华为云创新中心落户无锡,新日成为第一批受益企业。新日电动车借助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平台,利用其aPaaS能力和ROMA集成能力,采用华为云IMC、SRM、ROMA和WeLink构建了新日供应链协同平台,打破新日供应链的数据壁垒,实现了与供应商的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了高效协同运营。
在谈到华为云对新日的改变时,新日IT高级经理潘胜利说,“华为云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求,另外随着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加深,系统越来越多,市场数据也非常多,需要一个平台来整合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华为ROMA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019年落户常州的常州国家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华为云)创新中心是华为云布局长三角地区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立足于常州国家高新区,辐射整个苏南以及长三角地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推广工业互联网提升方案,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孵化、展示、培训基地。创新中心运行1年来,有力提升了常州产业融合创新水平,有力加快了常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有力推动了常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企业,当传统制造业遇见工业互联网,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9年,常柴和华为云常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达成了合作,开发了“智慧发动机远程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以大数据为基础,旨在打造“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新模式。该平台打破了传统三包服务流程的束缚,实现了对发动机设备的远程诊断、刷写、专家远程支持、实时状态监控、预警消息推送等智能控制,基于数据库和AI技术,实现不解体检测准确率90%以上,有效解决传统售后服务成本高、响应周期长等难题。
此外,常柴依靠此平台可获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数据和分布使用情况,有助于研发人员进一步优化产品。同时也为常柴服务资源分布、备件库存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绘制用户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据了解,目前在常柴远程管理平台上的发动机已有2000多台,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00多台,而手机端的APP使用已在线涵盖800多个服务站、2000多个技师,月使用量10000多次,初具规模。
云、AI、5G下,常柴智慧发动机远程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是农机产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一大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创新中心的谋篇布局,无疑是华为云实现快速弯道超车,跃居我国云计算市场份额第二名的有力保障。
华为云 世界云
坐落于广西的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即服务于广西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广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广西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中心在对广西农业产业进行深入调研之后,与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为助力慧云信息推动“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在广西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华为云AI开发平台ModelArts。
“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像农业专家一样看懂、理解农业,快速识别植物的病虫害状况,掌握农作物的物候期,有效减少重复性劳动强度,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能化,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除了在技术上的合作,创新中心利用合作渠道,为慧云拓展数据搜集渠道,提供AI生态市场,帮助慧云将技术能力开放给全国的农业用户使用,开拓更大的市场,承接更多的农业项目,呈现品牌价值,加速产品和服务推广。
目前,耘眼使用人数已超过10万,覆盖面积超过300万亩。耘眼每天平均处理农户提问超过10000个,与传统靠技术人员下乡的农技服务模式相比,问题处理效率提升近百倍;平均每天发现病虫害4000次,每天避免复配药害2200次。
广西是重要的农业种植业区域,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华为云创新中心,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自2004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了中国和东盟各国商贸交流的平台,博览会的举办对广西的经济及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广西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和重要启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加快推进,广西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日渐趋于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翻译人才的缺乏带来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创新中心与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深度合作。
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提供语言服务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基于东南亚语言大数据的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着力解决“一带一路”的中国—东盟语言互通问题,项目产品涵盖自主研发的面向东南亚小语种文字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语音智能翻译、智能会议以及东南亚互联网信息大数据分析等系统。目前达译迫切希望打造一个针对泰语、马来语、越南语等十余种东盟国家语言的在线翻译平台,立足广西的区位优势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在通过与达译的多轮深度沟通,创新中心协助达译制定了达译东南亚小语种在线翻译平台的设计方案,集合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拍照翻译等功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
目前达译正在将核心能力部署至华为云市场,后续华为云也将帮助达译将技术能力封装成解决方案,通过华为平台做好市场推广,帮助广西本土企业在东南亚小语种的智能翻译和语音技术领域不断前进,加大加快产品的技术研发与推广落地。
从人工翻译到一部小语种翻译机,从高端技术到普惠AI,中国-东盟(华为)创新中心将通过华为云助力广西达译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个人都能沟通容“译”,通过AI听清东盟友人的声音。
从“一带一路”沿线到大洋彼岸,华为云已在全球展开全面布局,打造强大的数字化生态,以期与全球万千企业共同持续推进全球数字化进程。通过持续聚焦核心业务,实现技术、产品、服务的可持续创新迭代,华为云正逐渐成为全球各大企业的首选。截至2020年9月,华为云与全球2000家技术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云市场上架伙伴应用数量超过了3500家,与伙伴在全球23个地理区域运营45个可用区。华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与全球伙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华为云既是中国云,更是世界云。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生活。”未来,华为云将继续发挥云、AI和5G的协同优势,通过全栈技术创新,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公有云服务和混合云解决方案,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与伙伴一起使能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华为如何实现换道超车,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仍是一条需要披荆斩棘的坎坷征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天空一定清澈动人,还有那一朵熠熠生辉的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