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在线办公,一场黑天鹅事件,加速了全球数字化、云化的进程。来自互联网女皇Bond Capital合伙人Mary Meeker发布的最新一期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显示,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社交隔离促进了办公、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
在中国,这种变化更为显性。据统计,春节之后中国远程办公人数超过3亿,而2019年这个数据还只是500万。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接近翻番。
“后疫情时代,‘云上生活,永远在线’成为新常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进一步加速,改变正在涉及每一个行业。”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透露,2020年Q1,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用量增长了133倍,云主机、CDN等服务也都在爆发式增长。
当然,所有应用加速云化,对数字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业态,新基建,新机遇
疫情加速变化
政企客户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上云过程,但是在疫情大考下,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业务不能快速迭代升级,新的应用不能及时落地,业务系统难以应对突发的变化等等。
在与客户日常的交流与服务中,华为中国云与计算CTO肖苡发现客户面临的三大挑战。
第一是新的技术与旧的系统之间的关系。客户已经有IT信息架构承载了很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数据。但是,新的ICT持技术创新速度极快,老的架构、系统落地即落后,无法快速更新迭代应用。这时候就出现一个矛盾,上云是趋势,但是客户也需要保留历史资产,让新的技术与传统系统之间无缝连接成为迫切的需求。
第二如何使用新的技术快速解决业务问题。这一点在疫情大考中尤为明显。比如特殊时期员工进入园区是需要验证的,如何通过智能分析判断人员风险,提升员工进入园区的效率?
第三如何使用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业务创新。技术只是工具、是基础,目标是提升效率、业务创新。比如如何通过大数据更好地进行决策,如何优化流程让自己的产品更早面市获得先机,如何通过效率提升降低企业成本等等。
显然,在后疫情时代,政企的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提出了新的挑战。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蕴含着巨大的潜能,新技术如何重新赋能行业转型?数字化转型又面临哪些阵痛和困境?企业如何以数据智能为核心,构建智慧未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明确提出了发展“新基建”,这个政策的核心是科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业务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新策略。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ICT领域经历了快速技术迭代,大数据,微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5G走入千行百业,行业竞争加剧,新业态层出不穷,产业面临的竞争可能并不来自于传统的行业之内,产业颠覆加速。在这种情况下,政企客户需要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快速获取大数据、AI等能力。而固有的IT系统升级慢,不具备快速迭代、快速试错的能力。“传统的IT系统交付方式,收完钱就走人,实际上对客户是不负责任的。”郑叶来表示。
当前,物理世界正在加速向数字世界过度,过去,土地、劳动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新基建时代下,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云、AI、5G是新的生产工具。在郑叶看来,新基建的本质就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新技术、新业务催生新业态,新业务依赖于新基建,而新基建给所有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成为政府和各行各业智能升级的新动能。抓住机遇、快速上云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就可以获得先机。
华为云Stack
需求与技术双轮下的四大能力升级
“无法快速升级演进的产品包就是耍流氓,这就需要从提供产品包转向云服务。”华为云混合云领域总裁吕阳明认为,现在是从稳态业务向敏态服务转型的关键时间点,摆在政企客户面前的最佳选择就是加速云化。
华为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从自身实践出发,帮助政企客户跨越转型升级的门坎,发布了最新的华为云Stack(HUAWEI CLOUD Stack)。
“大型政企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企业的购买行为正从购买产品转变到购买持续迭代的云服务。华为云Stack是软硬全栈的持续投资,也是华为长期数字化转型能力的输出。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华为云将坚定不移的战略投入混合云,提供持续迭代的云服务,全面满足政企数字化转型的诉求。”郑叶来表示。
正如郑叶来所说,华为云Stack是在需求与技术双轮创新驱动下诞生的,四大能力全面升级,更符合当下用户对于ICT新基础设施的需求。
首先是协同。华为云Stack与华为公有云协同,政企客户“0”等待获取公有云服务和生态,最及时地获得公有云一样的快速创新能力。目前华为云Stack已经提供10大类70+云服务,业界最多最领先。除了基础的计算、存储、网络外,还提供了包括云原生、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库、边缘计算等先进的云服务能力,满足政企客户未来敏捷创新的诉求。
第二是实现用户视角一朵云。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业界独有的“云联邦”技术,同时支持从物理机、到虚拟化、到本地云、到公有云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一云多池。正是基于“云联邦”技术,华为云Stack与我们理解的传统的混合云并不是一个“物种”,而是一种新的应用。通俗来讲,通过客户机房里的专属云可以无缝对接华为公有云,这既能满足本地部署需求,也能更好享受到华为公有云所有的创新。
第三是系列化。此次华为云Stack系列新品有基础版、智数版、全栈版三个版本。如果是传统应用云化或是云原生建设,选择基础版。为了大数据和AI的创新,则可以选择智数版。如果是大规模的分布式、微服务化业务改造,选择全栈版,并且三个版本之间是可以无缝叠加演进。这里特别注意,华为云Stack提供一体化交付模式,可以在线一键下单,24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从调试到上线的过程。
第四是数据安全。对于政企客户,最核心的诉求是数据安全,如果在业务创新与数据安全之间选择,安全的重要性还要高于业务创新。这也是之前很多政企客户宁愿不创新,也要在私有云上保证数据安全,拒绝公有云的原因。此次华为云重磅推出智能加密卡,可以加密大数据、数据仓库和云存储服务的所有数据。并且可以和国家认证的第三方公司密钥系统对接。客户独立管控密钥,可回收,可销毁。也就是说在华为云Stack中,“钥匙”是在客户手上的,数据是由客户做主,彻底解决了政企客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心。
新基建的本质是政府、企业业务发展基于新技术的基础设施,目标在于支撑业务的发展。所以,华为推出了三种服务模式,承担起复杂的运维工作,远程服务托管计划、远程服务支持计划、本地服务支持计划,这三大计划把简单留给客户,使其可以聚焦于业务创新。这也让云服务真正回归基础设施的角色。
定义混合云,成为新基建的智能底座
懂懂注意到,华为云Stack虽然也称作混合云,但是与之前其它厂商提出的混合云概念还是不太一样。“最核心的是把架构问题解决了,放在客户机房里的系统就可以0等待享受到华为云上所有的创新。”郑叶来总结到。
其实,华为云Stack的落地,源于华为的两大基因:第一是客户思维,第二是技术创新。
其它的混合云,其实是从厂商提供的能力出发设计的一种“妥协”方案,厂商有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能力,如何将这些技术与能力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而华为云Stack是从客户的实际痛点出发,通过技术创新去解决这些痛点而得来的最终方案。“只讲华为自己的战略没有价值,我们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解决客户的问题。”郑叶来表示。
当然,从客户角度出发,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更高,也只有华为这类长年持续在创新上投入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突破性的创新。
对此,郑叶来颇为感慨。在他2011年任华为IT业务总裁时,其实在整个IT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中,根本没有东方的声音,“我们历时八年打造的华为云擎天架构,华为云、华为云Stack、华为云边缘都基于这个架构,云边端全场景,一个架构全搞定。”郑叶来知道,今天看上去是发布一个混合云应用,背后是华为八年多从底层技术投入研发,500+专利加持、10万节点打磨,慢慢沉淀下来的能力,才会有今天的全面领先,这中间没有捷径可以走。
此次,与华为云Stack同时落地的还有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专区,为政企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包括行业的数据治理套件、AI应用算法等。也就是说,政企客户可以像使用智能手机应用市场一样,在本地可以一键接入到华为云政企应用专区,这里由来自于各大行业500多家顶级ISV共同打造大型政企专属的应用市场。
华为云Stack与其它混合云相比,优势在于政企客户可以在自己的机房里拿到华为公有云上所有的创新应用,也就是说,华为公有云生态上的所有创新,政企客户都可以第一时间享受。
从发展生态的角度来看,华为的核心业务在底层的连接和算力,从技术上不断赋能合作伙伴,助力他们开发更多的上层创新应用。而这一次华为云Marketplace混合云应用专区的落地,可以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快速形成商业闭环。“商业闭环的价值非常大,这样可以让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肖苡看来,这才更体现出华为黑土地的定位,也是一个良性生态可以给客户、合作伙伴带来的增值,“我们认为华为云Stack是新基建的智能底座。
结束语
根据IDC 最新研究报告,华为在中国政企云市场排名第一。从客户角度出发,持续八年创新投入,服务超过4000 个客户,才有今天华为云Stack 的落地。在政企客户面临全新挑战和全新机遇的今天,华为云Stack 成为他们新基建的底座,智能化升级的抓手,上云的最佳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