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新城市
山水洲城,云上长沙的新魅力

一提起长沙,你会想到什么?

在传统旅客眼里,长沙是“橘子洲头”、“漫江碧透”;在奶茶爱好者心中,是“茶颜悦色”、“大排长龙”;也有打卡达人,选择了“坡子街上”、“火宫殿口”……

如今的长沙,是游客心中的旅游热门,也是不少人希望扎根的梦想居住地。

“走南闯北,还是觉得长沙最适合我。”自毕业后,因为工作辗转多地的90后女生赵媛,见识过不同的城市风貌。当走到了择一城长居的人生路口时,她还是选择了母校所在的城市,在长沙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

和赵媛一样选择定居长沙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此前,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理想之城榜2021》显示,长沙作为十年间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公共空间、生活舒适、市民准入、市民待遇”等维度,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在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发起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活动中,长沙更是连续14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沙人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

究其原因,既有适宜的房价、优秀的医疗和教育这些吸引人安居乐业的“硬件条件”,也有丰富的市井烟火和人文风貌等“软件优势”。但归根结底,只有生活其中,感受着这座新型智慧城市的各种日常美好,才能发现“云上长沙”的魅力所在。

一碗“放心肉”的幸福感

每天赶早市买菜的阿兰,最近养成了一个新习惯。

买猪肉时扫描二维码支付,在支付页面一并查看产品来源和票证信息,可以知晓商户的肉是什么时候采购的,新不新鲜,有没有检疫合格证,来源是否正规。能细细回顾这份食材的“千里奔赴来相会”,阿兰购买时更放心了,做起全家都爱的东坡肉来,自然也更安心。

通过这个放心肉平台,有人安心了,也有人省心了。

如今,长沙市场监管局的监督人员坐在办公室大屏前,就可以全面监控生猪市场从屠宰、批发到零售全链条的各个关键环节,一旦发现异常或接到系统预警,便可迅速行动,直击问题现场,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均获得了大幅提升。

衣食住行,长沙无处不体现科技的智慧。无数遍布云端的智慧化应用,让生活在长沙,成为一件幸福感满满的事情。

对于不少在梅溪湖和高新区工作的长沙小伙伴来说,从去年4月开始运行的“智慧定制公交”,让他们感受了一把“真香体验”。通过云平台联动红绿灯,以及设定专用车道,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这些智慧公交线路实现了“一路绿灯”的快速通行,为上班一族争取到宝贵的20分钟早餐时间。

公交司机陈师傅自豪地说,“这条线上(早晚高峰)没有一辆车比我们快,我们不用等红灯,系统感应到了车辆,就自动绿灯放行。”

想要找工作的长沙市民,不需再花一两个月待岗求职,也无需一直在大街小巷穿梭觅职,只需以线上方式投递简历,与企业招聘者“直聊”,实时获取反馈。

“升级后的长沙人才网,让更多打工者在家门口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提升了幸福感和获得感。”长沙人才集团首席信息官曾胜遂提到。

而作为诸多长沙“小确幸”幕后的“开拓者”之一,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武深知——这种幸福感,并非一日之功。

数字化政务,在探索中蜕变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立法的关注重点,也是地方行政部门日常监管的重点事项。

以消费量庞大的猪肉为例——对于肉类的监管,《食品安全法》都有相关的清晰规定;各地对于生猪定点屠宰,也早有相关条例约束。

因生产、流通、交易链条长,生产环境卫生监管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猪肉一直是最容易出食品安全问题的肉类之一。如何避免染病猪流入市场,既是老百姓一大关切,也是政府科技资源投入最多的监管事项之一。

想要保证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溯源必不可少。只有从头到尾掌控了整个链条,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快速地隔离问题环节。但生鲜食品的完整溯源,其实并不容易。长沙市场监管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副处长郭欣平,提到了过去探索路上的曲折:

“几年前,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长沙早已尝试投入建立食品安全相关系统。但在当时,技术尚未如今天一样成熟,技术制约导致许多应用难题。比如,经营者接入门槛较高,普通老百姓也无从溯源。”

这种难题,并不只在于食品安全一例。长沙人才市场也正在经历着蜕变。

人才市场面对着全长沙市的就业大盘,除了受过高等教育、懂得用多元化信息手段求职的应届生,人才市场还有大量承担着城市就业“毛细血管”功能的基层劳动者们——他们往往不太懂得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来求职。

现在,受出行政策影响,企业和求职者的线下求职明显不如以往便利,而线上的人才网,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在线投简历模式——企业招聘者机械地发布岗位、求职者一个一个地“海投”,双方都处在漫长的筛选和等待的过程中。更不用说一些基层岗位,因为简历填写得不规范不完整,导致求职者被错误地筛掉。

时间差和信息差的存在,让匹配的双方却错过彼此成为了某种常态。

曾胜遂表示:“作为国有人力资源企业,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补缺中低端的就业市场,为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劳动者兜底,稳住就业大盘,成为了人才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

类似长沙市场监管局和长沙人才集团这样的曲折与困难,其实长期存在于市内各部门、各单位的数字化之路上。

“早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每个单位都喜欢自己一个人从底层做起,”张武说,“部门间的联系很少,需求和指导思想也不一样,同一个单位内部存在多个业务系统,甚至相互间都是不联通的,比如一个医院里几十个系统相互认定不了,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岛。”

自己打基础、自己建机房、自己组团队、自己搞开发,自下而上埋头单干,是过去典型的操作。结果就形成了群众每办一件事、每经过一个单位,都可能要装一个APP的局面。“降本增效”,也成为摆在长沙数字化转型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拓者”与“七十二变”

长沙推动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也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科学管理来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的过程。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随后在2017年,长沙开始启动城市政务云的建设探索,并在2019年正式成立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开始有的放矢地去推动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逐步实现“携网上云”。作为长沙数据资源局的第一任局长,张武深感责任重大。

他认为,过去信息化建设的种种局限性,并非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观念转换的问题——从方便自身管理的思维惯性中跳出来,进入到服务群众和企业的角色中去——核心思想,就是让企业在参与中获利,让群众办事变得更加便利。

“减少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联动,让整个城市形成一个协同起来的智能体,这才是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全天候的综合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可以一站式享受到所有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带着这样一个愿景,长沙一步步开始了“政务一朵云”的建设。首先实现不再建机房、不再买硬件服务器,而使用政务云来统一提供基础算力,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完成了由部门政府向整体政府的转变。

三年磨一剑。从2019年至今,在长沙数据资源局、华为云和各单位众多软硬件工程师的三方合力之下,一个按需供给、据实结算的云服务模式实现了。

从打破内部壁垒开始,统一机房、集中算力、保障数据安全,一套组合拳下来,在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方面,比起过去的分散建设,统一机房的成本直接“腰斩”,每年节约资金约七千多万元。

“降本”虽已小有成效,但接下来的“增效”才是重点。

要把长沙“政务一朵云”打造成一个高度协同的智能体,在张武的设想中,“长沙云”需要一个统一的云底座——它不仅得拥有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还得会“七十二变”,让每个部门、单位都能在同一个底座上,按需定制自己的业务模块,实现不同的业务需求。

这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长沙云二期项目的中标方,华为云工程师在与长沙数据资源局等需求单位碰撞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七十二变”长沙云的搭建方法——采用全国首创的“政务云+公有云”模式,并引入“按需供给、混合部署、一云统管”的分布式云原生架构。

深度实践云原生架构的长沙云,彻底改变了政务云应用的生产方式——例如某单位想在政务云上增加一个便民新应用,支持开发的第三方技术团队可以直接在云上完成整个开发流程,告别了漫长的瀑布式开发和龟速上线,也不再会因为多人同时登陆而出现宕机卡顿。

参与了去年长沙数字人民币抢红包项目的第三方开发团队成员——长沙市民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卫夫说道:“当时发了30万个、总额4000万元的红包,也就是30万人会中奖,并发率是非常高的,华为云从上海和广州都派了好多人过来一起研究这个事情,上报到数据局后,决定采取政务云加公有云的混合模式进行开发。”

“原来我们政务云的架构是支撑不了的。”张武谈到,“所以我们当时联合华为,进行了混合部署,一旦政务云这边的资源并发量大,公有云的资源就会自动补过来。”

“面对这么大规模、大流量的高并发,长沙做到平稳运行无宕机是不容易的,这在全国数字人民币发放活动中都是比较出色的成绩。”谈到这点,张局长的微笑中,似乎流露出了一点自豪。

张武表示,如今长沙已经在市级层面实现了“政务一朵云”,接下来还要继续往区县一级持续推进。

在长沙,建设智慧城市“一朵云”

在长沙数据资源局的规划之下,依托华为云底座的技术基础,和长沙“政务一朵云”业务支撑,目前“我的长沙”APP已经拥有超750万注册用户,覆盖全市半数以上常住人口,汇聚了疫苗预约、健康码出示、公交地铁刷卡等1700多项城市服务,为长沙百姓带去了各种优惠和便利,市民指尖一点即可畅享美好数字生活。

依托华为云技术搭建的“放心肉智能交易监管平台”,实现了全链条可追溯,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获评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全国市场监管十大智慧监管”创新举措之一。

如今的长沙人才网,已经构建了大数据精准匹配能力,不仅大大提升人才和企业之间的匹配效率,实现快速精准的“双向奔赴”,还可帮助政务部门摸清就业大盘,为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接入了近120家医院的“智慧医疗”项目,有效破解了群众就诊排队时间长、问诊时间短的难题。

通过“智慧教育”打造的云上课堂,在疫情期间支撑了百万师生的“停课不停学”。

而在长沙“政务一朵云”和华为云技术的基础上,长沙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天网工程、智慧交通、智能网联公交、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城市体检平台等一系列智慧应用项目也得到了深入推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

在长沙数据资源局的统筹下,长沙“政务一朵云”能有“七十二般变化”,化身成为市民在不同需求下的便利法宝。长沙云不仅改变了过去各单位分散且割裂的电子政务体系,盘活了不同部门的政务资源,形成了以市级为主,区县云、行业云、公有云等为辅的创新架构,所带来的诸多民生便利、给长沙百姓带去的点滴幸福感,也凸显了数字化城市治理的价值。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

作为长沙推进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支撑底座,全面拥抱云原生的长沙云,无疑将在政务云3.0的新阶段,成为“全国政务云标杆”,为全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更多经验。

在长沙,这座新型智慧城市的“一朵云”还将展现什么样的新魅力,不妨拭目以待。